最近汽车圈里有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说的是东风旗下的高端品牌岚图,要推出一款叫“追光L”的新车。
这车一听名字就知道,是现款追光的加长版。
可有意思的地方在哪呢?
网上曝出的信息说,这台车长度超过了五米一,装了一块六十多度的超大电池,还用上了华为最顶尖的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技术,结果厂家申报的亏电油耗,居然只有百公里5.67升。
这就让很多人犯嘀咕了,这么大一台车,自重肯定不轻,再加上各种豪华配置,怎么可能做到比一些紧凑型家轿还省油?
这里面是不是藏着什么咱们普通人不知道的秘密?
今天咱们就来掰开揉碎了,好好聊聊这台车,看看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首先,咱们得对这台车有个直观的印象。
车长五米一三七,轴距三米零六,这是个什么概念?
大家熟悉的奥迪A6L,车长也就五米出头,轴距三米零二。
也就是说,这台岚图追光L在尺寸上,已经完全达到了甚至超越了主流的行政级豪华轿车的标准。
开出去那个气场,绝对是够够的。
从侧面看,双色车身的设计让它显得很修长,有那么点老派豪华车的雪茄造型味道。
车顶上那个稍微有点凸起的小方块,可不是什么装饰品,那是华为智能驾驶系统的核心硬件——激光雷达。
这东西就像是这台车的“千里眼”,能看得比摄像头更远、更清楚,尤其是在晚上或者天气不好的时候,能大大提高自动驾驶的可靠性。
再把目光转到车头,那个几乎占了整个前脸的竖条镀铬格栅,确实是视觉冲击力十足。
有人开玩笑说这是学了劳斯莱斯的设计,看起来特别霸气。
当然,审美这个东西,向来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也有人觉得这种设计有点太张扬了,不够内敛。
但不管怎么说,岚图想让这台车看起来足够“贵”的目的,是 확실히达到了。
而且中间的品牌标志和格栅灯带还能发光,晚上点亮之后,辨識度非常高。
这些细节,比如隐藏式门把手、大尺寸的轮毂,都在告诉你,这是一台定位不低的车。
看完了面子,我们再来深入聊聊它的里子,也就是这次最大的亮点——华为技术的全面加持。
这台车可以说是把华为在汽车领域的两套“王牌”都拿来了。
一套是鸿蒙智能座舱,另一套是华为乾崑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
鸿蒙座舱对大家来说可能不陌生,简单理解,就是把华为手机上那种丝滑流畅、功能丰富的操作体验,原封不动地搬到了汽车的中控大屏上。
这意味着你车机的反应速度、软件生态和手机的联动,都会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告别过去很多车机那种卡顿、死板的糟糕体验。
而华为乾崑ADS 2.0就更厉害了,它依靠车顶的激光雷达,再加上车身周围遍布的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目标是实现不依赖高精度地图的全国范围高阶智能驾驶。
说白了,就是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甚至是一些普通市区道路,车辆都能在很大程度上自己开,驾驶员只需要进行必要的监管。
这不仅是科技实力的体现,更是我们中国自主技术在尖端领域的一次重要突破,确实值得我们骄傲。
现在,咱们回到最初那个最让人好奇的问题:这么大一台车,亏电油耗5.67升,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秘密就藏在它的动力系统和那块巨大的电池里。
这台车用的是一套1.5T发动机加上前后两个电机组成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
关键信息来了,它的电池容量高达63度电,纯电续航里程达到了惊人的410公里。
我们来做个对比,现在市面上主流的插电混动轿车,比如卖得非常火的比亚迪汉DM-i,电池容量一般在20到40度之间,纯电续航在100到200公里这个范围。
而岚图追光L这63度的电池,已经比很多小型纯电动汽车的电池还要大了。
410公里的纯电续航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对于绝大多数有家庭充电桩的用户来说,你日常上下班、接送孩子、周末去个超市,完全可以把它当成一台纯电动车来开,发动机根本没有启动的机会,油耗自然就是零。
那么,官方公布的那个5.67升的“亏电油耗”是怎么来的呢?
这里的“亏电”其实是个专业术语,并不是说电池里一丁点电都没有了,而是指电池电量降低到一定程度后,车辆进入了混合动力模式。
工信部的油耗测试是一个标准化的流程,它会模拟市区、郊区、高速等多种路况。
对于追光L这样一台拥有巨大电池的插混车来说,在进行这个测试的时候,它会优先、并且是最大限度地使用电池里的电来驱动。
只有在急加速或者电量实在太低的时候,发动机才会启动介入一下,或者充当一个“充电宝”的角色给电池补电。
所以在整个测试循环里,发动机真正烧油的时间和里程占比非常小,大部分路程还是靠电走的,最后把总的燃油消耗量除以总里程,得出的平均油耗数据自然就非常低了。
所以说,这个5.67升的油耗数据,更像是在一个理想工况下,展示这套动力系统能效极限的一种方式。
它告诉我们,只要你日常充电方便,这台车的使用成本可以非常接近纯电动车。
但是,我们也要理性看待这个数字。
如果你开着这台车,在电池完全没电的情况下,满载家人朋友去跑长途高速,时速保持在120公里,那么它的实际油耗肯定会比5.67升高。
因为那时候,小排量的1.5T发动机不仅要驱动这台超过两吨重的车身,可能还要分出一部分力气给电池充电,负荷会很大,油耗上升到百公里七八升甚至更高,都是完全正常的。
厂家的宣传逻辑,是基于大部分用户的日常使用场景,强调它“能电尽电”的优势,从而打消大家对新能源车的里程焦虑。
当然,这台车也并非没有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首先就是价格,这么大的尺寸,这么高的配置,尤其是全套的华为智能系统,成本肯定低不了。
目前市场上,同级别的比亚迪汉家族已经把价格做到了很有竞争力的水平,岚图追光L上市后如果定价过高,消费者是否愿意为这些“高科技”和“大尺寸”买单,还需要市场的检验。
其次,就是后期的维护成本。
那个闪闪发光的镀铬大中网,看着是提气,但万一发生点小剐蹭,维修费用估计不便宜。
车顶那个精密的激光雷达,更是金贵,如果被飞来的石子之类的东西损坏,更换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还有就是那块63度的大电池,如果用普通的家用充电桩,可能要充上十几个小时才能充满,这对用户的充电条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