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跑了2万公里,秦PLUS亏电油耗3.5L?北京国贸那次自动驾驶突然退出,我才明白混动车这些数字背后藏着什么
加油站师傅看着我的仪表盘愣了三秒:“小伙子,你这车显示才跑了200公里就来加油?”我笑了笑没解释。那天早上电池彻底没电,从五环开到公司,油耗表直接蹿到4.2L。这还是夏天,冬天那次从机场回来,表显油耗到了5个多——跟当初销售拍胸脯说的2.95L,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去年10月提的车,到现在刚好半年多。说实在的,开这车有点像谈恋爱,热恋期过了,才看清对方真实的样子。
每天上下班往返40公里,充满电够用两天。小区地库装了充电桩,每次回家插上,第二天早上满电出发。这种时候油耗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一个月加一箱油都够呛。我算过账,纯电通勤一公里不到一毛钱,比坐地铁还便宜。
问题出在周末。带着家人去郊区,来回一百多公里,电量见底之后就得靠发动机。高速上油耗还能接受,三点多接近四个。真要命的是堵车,走走停停最费油,发动机频繁启停,那个数字看着就心疼。
充电这事儿,在市里确实方便。商场地库、写字楼停车场,超充桩到处都是。十来分钟能补个两百多公里,喝杯咖啡的工夫就搞定。去年国庆回了趟老家,县城里充电桩只有加油站边上那一个,还得排队。最后几天干脆放弃了,当燃油车开。混动系统倒也给力,只是总觉得没把这车的长处用出来。
空间没得挑。后排座椅放倒,搬家那次塞了一台洗衣机、一个双门冰箱,外加七八个纸箱子。朋友都说没想到这车能装这么多东西。就是后备厢那道坎儿有点高,抬重物上去得使劲,腰不好的人多半吃不消。
车机系统刚上手觉得挺新鲜。语音控制导航、开空调,说话就能搞定。那个车载K歌功能我试过一次,声音和画面对不上,唱着别扭。后来发现系统时不时弹广告,开车时候屏幕突然亮起来,挺影响注意力。
底盘开起来挺稳当,过减速带也不颠。买车时候销售只顾着讲动力和续航,配置单我没仔细看。后来跟邻居聊天才知道,他那台高配版比我这台多了两个侧气囊。价格差了一万多,安全配置差这么多,心里多少有点不是滋味。
辅助驾驶这功能,平时上下班开着还行。车道保持、跟车都挺稳。有次去国贸谈事儿,路上车多,系统突然提示需要接管,屏幕闪了两下就退出了。那会儿正变道,吓了一跳。后来就不太敢在复杂路况下用这功能了,主要还是自己开着踏实。
保养费用确实省心。平时主要用电,小保养就是检查检查,两百块钱能搞定。发动机用得少,磨损也小。不过4S店提醒过,电池质保只管第一任车主,要是哪天卖了,下家修电池得自己掏钱。一套电池好几万,这个风险不小。
同事开的卡罗拉,三年车龄卖掉还能卖个六成价。我这车虽然才半年,但打听过二手车行,他们给的估价不高。新能源车掉价快,混动稍微好点,但跟燃油车比还是有差距。打算开个五六年倒无所谓,要是两三年就换,账得好好算算。
上个月听说上海那边插混车不能上绿牌了,北京的指标也在收紧。想买的人可能得抓紧看看政策,别到时候优惠没了又得多花钱。
这车适合什么人?我觉得主要看你的用车环境。家里能装充电桩,每天通勤距离固定,这车开起来真省钱。要是经常跑长途,或者住的地方充电不方便,可能就发挥不出它的优势。
买之前最好自己去试试,感受一下电机和发动机切换时候的感觉。销售说的天花乱坠,不如自己开一圈来得实在。每个人用车习惯不一样,别人说好的不一定适合你。
半年开下来,这车让我明白一个道理:看数据容易,真开起来才知道适不适合自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