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刚喘口气又背刺,新品连救场胜算几何?

特斯拉在华销量再遇挫,推新车型能否冲出“价格战”重围?

刚以为特斯拉在中国市场要松一口气,结果7月的销量数据一出来,空气瞬间又凝固了。六月份好不容易止住了连续八个月的跌势,实现了那么一点点微弱的同比增长,大家都觉得马斯克这回总算能睡个安稳觉了。谁能想到,这口气还没喘匀,7月份中国产的Model 3和Model Y,连着出口的份儿,一共就交了67,886辆,环比直接掉了5.2%。这感觉就像什么呢?就像你爬山爬到一半,以为马上就到山顶了,结果抬头一看,嘿,前面还有个更大的坡。这个数据不只是个数字,它背后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一场关于价格、关于需求、关于品牌忠诚度的全面拉锯战。知乎上有个匿名网友说得挺狠:“新能源车市就是个修罗场,昨天你还是王者,今天可能就得考虑怎么活下去。”这话虽然糙,但理不糙。特斯拉现在面临的,就是这么个局面。

特斯拉刚喘口气又背刺,新品连救场胜算几何?-有驾

这边的特斯拉还在为销量坐过山车而烦恼,那头的比亚迪简直稳如老狗。人家7月份全球乘用车销量是多少?34.13万辆!基本和上个月持平。这叫什么?这就叫“任你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比亚迪这几年,从电池技术到整车制造,再到那个让人眼花缭乱的车型矩阵,简直是把“人民需要什么,我就造什么”这句话刻在了骨子里。从几万块的海鸥、海豚,到几十万的汉、唐,甚至上百万的仰望,总有一款能戳中你的心巴。这种“机海战术”加上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让比亚迪在价格战里游刃有余。反观特斯拉,产品线就那么几款,虽然每一款都堪称经典,但在如今这个喜新厌旧、追求个性化的时代,多少显得有点单薄。更要命的是,整个中国市场都在喊“卷”,价格战打得天昏地暗。前脚你降价,后脚我就出个配置更高但价格更低的“青春版”,消费者都被整得选择困难了。特斯拉想要守住自己的阵地,光靠品牌光环和那点科技感,恐怕是越来越难了。

危机还不止于中国。放眼全球,特斯拉的第二季度也过得不舒坦,创下了十多年来最大的季度销量跌幅。这说明问题是系统性的,不单单是中国市场水土不服。以前大家买特斯拉,买的是一种未来感,一种硅谷精英的范儿。可现在呢?竞争对手们一个个都追上来了,论智能,华为的鸿蒙座舱不香吗?论豪华,蔚来、理想的服务和内饰不舒服吗?论性价比,比亚迪、长安、吉利哪个不能打?当特斯拉的“神性”光环逐渐褪去,回归到“车”的本质时,消费者自然会用更挑剔的眼光去审视它。马斯克估计也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没选择躺平,而是开始出招了。计划在中国市场推六座长轴距版的Model Y,这不就是冲着中国家庭用户的“大空间”需求来的吗?还有那个长续航后驱版的Model 3,摆明了就是要用更长的续航和可能更亲民的价格,去抢占更广阔的市场。

这一系列操作,说白了,就是特斯拉开始放下身段,更接地气地去理解和迎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了。以前的特斯拉,更像是一个高冷的科技极客,用自己的理念去定义产品,然后告诉全世界:“爱买不买。”现在,它开始学着做一个更懂市场、更会沟通的“暖男”了。这背后,既有无奈,也有求生的智慧。那问题来了,这两款新车,真的能成为特斯拉冲出重围的“救命稻草”吗?长轴距Model Y面对理想L系列这样的“家庭之王”,胜算几何?长续航Model 3在比亚迪汉、小鹏P7等一众强敌的环伺下,又能抢走多少份额?这一切都还是个未知数。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电动车市场,好戏才刚刚开始。特斯拉这场翻身仗打得怎么样,咱们搬好小板凳,拭目以待吧。毕竟,神仙打架,我们这些凡人看个热闹,顺便还能捞点降价的实惠,何乐而不为呢?你觉得呢,特斯拉这波操作,能成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