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定要用刹车踏板来刹停
《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新国标明确提出:单踏板模式在默认状态下不得通过松开油门踏板减速至停车,驾驶员必须通过制动踏板完成最终刹停。
终于有了有了明确的规定,赞一个。而且,是一个很精准的的明确规定,再赞一个。
辣,技术明明可以实现,为什么要人为限制?单踏板模式不是更方便吗?一定要用制动踏板来刹停,个人是赞成的。因为刹车,对车来说,是最没有容错空间的部件。
而,如果长期用油门踏板的话,会有两个隐患。只要有隐患,小样本的概率就会变成现实。
长期弱化制动踏板操作,导致紧急情况下肌肉记忆失效;
油门/制动踏板功能边界模糊,引发操作逻辑混乱。
一个一个说
二、“用尽废退”:肌肉记忆退化如何威胁安全
目前单踏板系统多采用“并联式复合制动”,电制动仅在低强度减速时介入,高强度制动仍需机械系统完成。若完全依赖单踏板减速,相当于让驾驶员长期处于“低制动负荷”状态,削弱对机械制动系统的操作熟练度。
而,人与制动踏板之间,原本是有肌肉记忆的。关于减速度与踏板力的映射关系。
经验丰富的驾驶员能够凭借脚感,准确判断需要施加多大的力度来达到预期的制动效果。这种能力在紧急情况下尤其重要。如果长期依赖单踏板模式,驾驶员将丧失对制动踏板的力度感知能力,紧急制动时可能出现“踩踏不足”或“过度踩踏”。
甚至:
忘了有刹车踏板的存在
长期闲置的神经通路会退化,长期不用的肌肉会萎缩。
操作混淆:油门与制动的认知边界崩塌
油门与刹车,原本是南辕北辙的两个负向操作。原本应该泾渭分明,边界明确。原本,不应该混淆在同一个操作中的。
单踏板模式将加速与减速功能集中于同一踏板。虽然能在适应后换来丝滑的操作体验。但是如果一直把油门当刹车用的话,就会有隐患。
这个隐患,来自额外增加的认知负担:
操作模式频繁切换:低速时轻放踏板触发电制动,中高速时需切换至制动踏板,增加了驾驶员的决策成本。
边界认知模糊:长期将”油门”当”刹车”用,容易在应激状态下产生混淆,尤其对新手驾驶员或高压力情况下的操作。
应急反应延迟:紧急情况下,大脑需要额外的时间来判断应该用哪个踏板,这几毫秒的延迟可能是致命的。
所以说新国标的规定挺精准的,单踏板的便利能够保留。但是确保停车的功能上,刹车踏板是唯一的、排他的。
允许创新,但是用强制国标守住底线。
保留制动踏板的强制操作,是对人类生理局限性的敬畏,也是对安全底线的坚守。技术的进步应该让驾驶更安全,而不是在便利性的追求中忽视基本的安全原则。
好了,先聊到这
你是如何看待这个新国标的?如果你是电动车用户:• 你平时更习惯用单踏板模式还是传统刹车?• 有没有过因为单踏板操作而产生的惊险时刻?• 对于新规定,你是支持还是觉得限制了便利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