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丰田bZ5智能驾驶体验记:老牌合资的底气与新电动的门道
前阵子在东北,朋友家里聚会,饭桌上聊起最近“车圈恒大”闹得沸沸扬扬。有人担心手里的新能源车售后没着落,有人说国产新势力交付慢、修起来还费劲。我那当维修工的小舅子一边剥蒜,一边撇嘴:“还是老品牌省心。”这话我一直记在心里。
正好上个月去试驾了一汽丰田bZ5,开头还真是抱着点挑刺的心理——毕竟现在新能源市场水太深,各种新闻满天飞。可实际体验下来,这台车给我的感觉有点像家里那个沉默寡言但办事靠谱的大哥,不张扬,却把活儿都做得妥妥帖帖。
先说它的T-pilot驾驶辅助系统吧。我那天早高峰堵在长春市区二环线上,本来以为又要踩刹车踩到脚抽筋。结果自适应巡航一开,就像老司机跟你默契配合一样,不急不躁地跟着前面走,该减速就减速,该加油就加油,没有一点窜动。有次遇到路口标线模糊,我手有点发愣偏了方向盘,方向盘突然轻微震一下提醒我,然后自己又把车拉回正中间,全程顺滑自然,没有让我觉得被强行接管。
之前听一个搞自动驾驶算法的同学讲过,现在不少主打智能化的新势力其实很依赖摄像头和雷达,但算力芯片容易热衰减或者冬天反应慢。他说bZ5用的是544TOPS高算力芯片,还配了33颗传感器,在北方冬季低温下表现也挺稳定。这种细节倒是平时大家不怎么注意,但关键时候能救命。
再聊聊它的人机交互系统。我个人比较懒,有时候坐进车里连调空调都嫌麻烦。bZ5那个语音助手识别率挺高,你随口一句“有点冷”,空调立马调整温度,比媳妇还懂你的意思。有趣的是,它还有个手势操作功能,上次载侄子放歌,他挥挥手居然切换了下一首,把孩子乐坏了。不过年纪大的亲戚用惯实体按键,对触控屏还是不太习惯,好在这台车三种方式都有,可以照顾不同人的喜好——这个细节设计师应该是真琢磨过家庭用户场景。
安全配置方面,一汽丰田一直都是出了名地舍得下本。这次全系9气囊布局,从前排膝部到侧帘一个不少。我听熟悉的一位4S店技师提过,他们每年碰撞时,经常会拆解事故车辆检查气囊弹出情况,说丰田家的气囊爆开速度和覆盖角度都比较均匀,“不像某些牌子的只保护脸,不管腿”。再就是四大控制冗余系统,这东西平时看不到,可真遇上转向或制动失灵的时候,就是保命符。一位南方朋友去年高速爆胎,那辆旧款混动车因为没有冗余设计差点冲出护栏,他后来特意选了带双重电路板的新车型,说多花几千块买个安心值!
电池防护也是我关注的一环。不少人对纯电车型最大疑虑就是怕自燃、怕短路。bZ5用了五重防护结构,比如吸能壳体、电芯绝缘冷却液,还有全天候监测充放电状态。据售后技师小赵讲,他们店今年夏天处理了一起追尾事故,对方SUV直接怼到了后备厢,但拆检发现动力总成和电池组毫发无损。“咱们东北冬天气温零下二十多度也没见掉链子的。”他说完拍着胸脯笑道,“放心大胆造!”
还有件小事:邻居王姐买完这台bZ5两个月跑去洗澡堂泡澡出来忘锁门,小区物业电话通知她,她赶紧远程App锁门查状态,还顺便看了一眼剩余续航——这种云端互联功能虽然不起眼,用起来才知道方便。而且她吐槽最多的是原厂轮胎噪音稍微大一点,不过换套静音胎就解决问题,也算不上什么硬伤吧?
历史梗插一句,其实丰田做混动、电驱这些玩意儿不是一天两天,从普锐斯时代积累下来那么多年经验,全国各地近600家服务网遍布城乡,小县城修理厂也敢接单。这些基础设施,是很多新品牌短时间补不了课的地方。在JD Power可靠性榜单上一汽丰田常年靠前,这不是吹牛皮,是实打实的数据堆出来的。
至于那些关于“合资新能源不过如此”的误传,我身边几个老司机已经悄悄换队伍投奔进来了。今年初东三省汽车圈微信群讨论二手残值,有个搞收购的小贾私信我:“兄弟,你帮忙留意一下谁要卖旧款混动车,我现在只收日系纯电。”
最后碎碎念一句,上周末回乡下参加表妹婚礼,她老公开着刚提半月的新bZ5载我们兜风绕村跑,那一路泥泞烂路走下来底盘稳稳当当没磕碰,下雨湿滑也没溜号,大伙坐副驾吃瓜嗑瓜子聊天,都夸这破道儿比想象中轻松多啦。新鲜劲过去之后到底还能不能抗住岁月考验,还得等几年后再瞧。不过至少目前来看,无论城市通勤还是偶尔返乡探亲,一汽丰田这一套确实让人踏实许多——可能就是所谓“厚积薄发”的意思吧?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