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交付周期提速至22周,是产能优化的表现还是市场需求减缓的信号,反映了企业生产能力与销量关系的复杂变化

11月中旬收到消息,小米汽车的交付周期从原先25周左右降到了22周,Pro和Max版本甚至更快,6到9周就能提车了。销售说:今年内交付肯定没问题,毕竟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明年就减半了。我第一反应是,这数字听上去很爽,马上提车不是吗?可仔细琢磨,五个月交车周期其实还是挺长的。

这里面到底是产能提升,效率提速,还是市场需求悄悄走低的信号?先别急着下结论。想象下饭店,常年排着长队,你不会催客人快吃快走,反倒觉得热闹是好事。突然某天门庭冷落,大桌子空着,服务员不得不使出促销手段,那才扎心。小米汽车这排队模式,某种程度上就像饭店生意火爆的排队最佳广告。

小米汽车交付周期提速至22周,是产能优化的表现还是市场需求减缓的信号,反映了企业生产能力与销量关系的复杂变化-有驾

8月份小米SU7交付周期开在25到28周,Pro 19到22周,Max 22到25周。如今22周,Pro和Max缩到6到9周,进步还是蛮明显的。可到底是哪儿来的变动?我翻了下笔记,及时调研了几个渠道经理的反馈,也问了个一线供应商,产能没明显跳升,有点按部就班扩产,自动化确实见成效,这句话挺重要。小米一直在亦庄工厂投入自动化设备,产能的提升诚然存在,但不可能间隔两三个月立马翻倍。反倒更像是订单没那么多了——流传的内部消息说,第三工厂开始施工,70万平,但别指望今年就能大幅释放产能,半年时间产能飞跃不太现实。

顺便说一件小跑题事,前阵子和一个修理厂小哥聊天,他苦笑说:小米车抢修件排队排半年,车主心态炸裂,就问厂里啥时候变快。这倒让我反思,前面我说交期周期缩短是好事,确实有点偏乐观。产能优化没错,但用户体验上并不一定全面提升。这样的交付周期,光看数字还有点迷惑人。

小米汽车交付周期提速至22周,是产能优化的表现还是市场需求减缓的信号,反映了企业生产能力与销量关系的复杂变化-有驾

讲到这儿,市场口碑就打了个很大的折扣。女大学生高速路侧翻那个事,成都酒驾导致车门打不开的消息,真能算是大幅冲击用户心理。作为车企,品牌形象一旦破了,很难再短期内恢复。雷军自己更是从造车神话的主角变成了骂声连连的焦点。这种信心的动摇,也反映到下单速度上了。

关于销量数字没法拿准确,样本少,我估算当下无人问津的比例至少提升了10%到15%,但这是体感,没官方数据支撑。我问销售那边:最近订单怎么,不会真像传闻那么糟?答是:还行,还有钉子户,一批批交付,但不如之前爆发式增长。这就印证了我的怀疑,一手交付周期缩短,一手手里订单增长不如预期,二者兼而有之。

小米汽车交付周期提速至22周,是产能优化的表现还是市场需求减缓的信号,反映了企业生产能力与销量关系的复杂变化-有驾

说实话,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就像做一锅复杂的火锅底料,每个环节都是调味品。供应链稳定可比搭积木还难,有点一环松动,后面全趴,交付慢自然成常态。小米的自动化投入无疑是对的事儿,但不光产线稳,还得订单稳定才能释放全部潜力。

忽然想问你,假如你是小米汽车的负责人,这种供大于求和产能有所提升的矛盾体怎么调整?砸钱补贴搞销量?还是稳扎稳打调整产能节奏?我倒是觉得,静下心来解决售后问题,提升用户满意度,远比赶速度更关键。

小米汽车交付周期提速至22周,是产能优化的表现还是市场需求减缓的信号,反映了企业生产能力与销量关系的复杂变化-有驾

最后提个不确定的小猜测。小米会不会在暗中做些私单给关系户,保持市场活跃度,表面的排队时间压缩其实是优先照顾这部分客户?说句不好听的,汽车行业潜规则总比表面看上去复杂得多。不过这是我没细想过的事儿。

总感觉,小米汽车这盘棋还没打完。在今年快速交车和逐渐平稳的节奏中,谁能把供应链这条线越拉越直,谁就更多了一份胜算。

小米汽车交付周期提速至22周,是产能优化的表现还是市场需求减缓的信号,反映了企业生产能力与销量关系的复杂变化-有驾

怎么办?你觉得交付周期还能缩到多少才算真正健康?22周挺长的,但相比年前已经快了,换你会怎么看?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