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车别乱买?——一张榜单背后的门道
最近J.D. Power的2025年汽车销售满意度榜单甫一亮相,年轻车主的槽点便全体上线。套路满满的4S店、售后维权举步维艰,还有那永远割不完的保养“韭菜”,看似一成不变。然而榜单一出,细节却耐人寻味:奇瑞以766分夺冠,紧随其后的是广汽传祺(765分),长安、哈弗分别以760分并列第四。单看排名,也许你会以为国产车行业春风得意。但真正令人玩味的,是隐藏在分数背后的诸多现象。
首先说奇瑞。它这次拔得头筹,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惊喜。仔细翻看他们最新的售后服务升级计划,全国八成经销商已经装上了可视化维修车间。什么概念?你点开手机,实时围观自己的爱车在维修工位上的每一个细节,进度、流程、透明度拉满,宛如远程监控自家厨房。对于曾经把保养当“盲盒”的国产车主来说,这滋味,简直比4S的茶歇还香。
至于传祺,“稳健”这俩字不是乱吹的。论坛里已经有车主晒出了交车当日的360度验车视频,有理有据,连轮毂螺丝的扭矩都存档进了系统。下一次争论谁家交付更严谨,大概率得先把传祺叫来。倒是哈弗,这次榜单排第四让不少人有点摸不着头脑。要知道,上个月河北某4S店强制装潢还成为热搜,如今反而高出去年12分,看来品牌形象与现实案例之间的拉锯战,还远没有落幕。
然而,看数据,永远不能只顾着表面热闹。中国质量协会今年的调查显示,长安的在线客服平均响应速度,连续三季度排自家前列,可到了线下,服务网点密度却被吉利小胜。而比亚迪这个新能源销冠,居然榜上无名——书面解释是新能源品牌样本占比仅23%,传统车厂补上了基数差距。可懂车的都知道,现在新能源提车周期还没缓过劲儿,论坛负评照样飘红。
说白了,买车已不是十年前“到手即安心”的局面了。上次陪一个朋友逛国产4S,销售哥们儿手握平板,连车机流量怎么扣费都支支吾吾。反观榜上得分高的品牌,奇瑞24小时技师在线答疑、传祺保养到期自动推送备件库存……这些才是拉开服务差距的“临门一脚”。不过话说回来,“760分”的喜报,真要换算成百分制,也就是刚过八十分,国产车企整体服务水平,距离打败顾客吐槽还有长路要走。
别光信榜单。有网友专门翻出去年央视曝光的4S店维修乱象,这几家高分品牌当时全都列名整改。时至今日分数上扬,究竟是服务真提升,还是“刷问卷”水平见长?不得而知。同办公室那位传祺GS4车主的亲身体验倒是靠谱——他每次保养都能进车间当监工。而另一位未上市品牌的同事,买保险时却险些被“快刀斩菜”,平白多掏两千买无用保养套餐。
所以,热榜热议之余,不妨多点冷静。数据固然有参考价值,可每个分数背后都藏着无数“意外”。国产品牌正在拼命修炼内功,某种程度上已经解决了车主的“明抢”问题,剩下的则是如何挡住“暗秀”,让客户体验不再成为“交完钱就下岗”的糟心故事。到底是砖家评测,还是实地暗访?买车这种人生大事,光靠一纸榜单终不保险,还是走进4S店,亲身感受下销售脸上的微表情,或许更能看清一台车的“服务底色”。
最终,榜单或许会被遗忘,但服务的真实体验,终将写进每个人的购车记忆。国产车要把满意度变成口碑,还得继续打磨那些细枝末节,“分数美颜”终归不敌用户的较真和挑剔。想买车?榜单看完,别忙下单,先去4S店喝杯茶,聊聊“潜规则”,也许你会和我一样,发现榜单之外的更多门道。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