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场门口,烧烤摊烟气呛得人直揉眼,旁边车主把刚买两年的电动车线充拔一边骂电池不经用,一边跟邻居吐槽,说自己花了快30万买的新能源,结果现在新闻天天说固态电池上车,续航直接翻倍,自己这车还得慢慢充、还怕自燃,这坑踩得不值,气得直敲方向盘。
厂里工人说这活比去年还累,产线两班倒,良率刚过六成,领导天天开会说是历史性节点,朋友圈全是固态电池的快讯,生产车间门外,供应商排队送材料,连送饭的阿姨都能背出“硫化物固态电池”这串词,厂门口黄牛甚至开始炒固态电池概念股,大家都觉得这波风口能让中国新能源彻底甩掉油老虎。
宁德时代内部群有人偷偷吐槽,说这良率其实比外头吹的还低,工艺问题一堆,配套车型理想喊着1080公里续航,结果还在拉线,国轩高科说年底能送样,实际工人天天加班,试产出来的电池堆了一仓库,主管还发奖金,前线员工抱怨领导只会画饼。
这些厂商,前几年玩的是“信仰”,口号喊得比实际交付还快,行业大会请明星站台,老板喜欢在发布会上炫去年还在讲“PPT技术”,今年直接搬进量产线,资本市场一波操作,行业老炮还在回忆2010年那会儿,国产电池做贴牌,技术靠抄,能量密度能到120Wh/kg就敢吹破天,现在宁德实验室的样品直接500Wh/kg,老电池工程师都说活久见。
小区车友群吵成一锅粥,去年刚买新能源的哭着说亏大了,今年看热闹的说再等等,明年肯定有更狠的,网友玩梗说“固态电池上车,油车直接进博物馆”,但底下一堆人怼回来,“别吹了,成本还得割好几年韭菜,老百姓买不起”。
有机构算过账,2026年固态电池成本一度要5700元一度电,普通家用车100度电池,光电池就要60万,整车卖到百万都没人敢接盘,欣旺达说能压到2000元一度,100度电池也得20万,十万级电动车还得等,市面上能买到的,都是高端车主的“新玩具”,普通人看着解气,钱包还是捂紧。
街头电动车修理铺老板早看透了门道,说这行业从来就是先割高端,后做亲民,十年前特斯拉进中国,Model S卖百万,现在十五万的Model Y到处跑,还是得等技术落地,成本修车铺生意才能翻篇。
《价格法修正草案》风头正劲,监管部门喊着要治理价格乱象,车企朋友圈却还在晒新订单,蔚来ET9、小米SU8用上了凝聚态电池,半年就赚了186亿,工厂门口的车越来越多,实际买得起的还是那批早年进场的“铁杆粉”。
回头看早些年,新能源行业还讲情怀,企业家下车间,工人能分红,现在资本进场,研发变成大厂专利游戏,宁德时代手上2000多项专利,全球占比超三成,专利壁垒越堆越高,新进小厂干脆做配件代工,靠“原位固化”吃点残羹冷炙,设备厂商一边疯狂接单,一边抱怨利润被大厂压榨,产业链上游喊苦,下游喊贵,终端消费者看着热闹,心里发虚。
丰田、比亚迪、宁德时代三家打得正欢,丰田本来技术最保守,这次也跟着喊2026年装车,比亚迪用磷铁体系,刀片固态电池体积能量密度干到600Wh/L,首款车海豹EV续航直冲1875公里,宁德时代双线布局,专利最多,外面看着热闹,内部竞争像打仗,材料厂商、设备厂商跟着分蛋糕,零部件企业加班加点,电池工程师工资水涨船高,招聘网站一条招聘能挂半年没人敢投。
新老玩家的分野越来越明显,十年前信仰式玩法,谁敢赌谁发财,现在全是套餐式割韭菜,入场的先交智商税,等成本降厂商再说“回馈社会”,普通老百姓只能跟着政策风向跑,谁家补贴多,谁家订单火,谁家产线新,谁家新闻就多,实际能不能买得起,还是要看钱包和命。
老王家儿子去年刚买的油车,这几天看了新闻愁坏了,说要是早知道固态电池要普及,宁可再等两年,省下的钱能买辆新款电车,现在只能盼着二手油车还能卖个价钱,菜市场里聊到这个,一群大爷说,谁还不是被时代割过,早换早享受,晚买省钱,反正厂家总有法子让你觉得亏。
固态电池不止救电动车,连无人机行业都炸了锅,江浙一带的航拍老板说,用上固态电池以后,冬天飞行时间翻倍,零下四十度也能干活,连快递都盯上了,想要试点送货,苹果手表要是能换上固态电池,体积能小三成,续航直接拉到72小时,家电圈也跟着搅局,储能电站、便携电源都在抢新技术,媒体人说这不是电池升级,是新一轮能源革命。
厂里老工人苦口婆心劝新入行的别太激动,说技术革命从来都是“突然爆发”,但真落地还得等规模化降本那一下,政策再怎么给力,企业再怎么砸钱,最后还是要看终端买不买账,朋友圈里有人晒新车,有人晒亏损,谁都想赶上风口,谁都怕被新技术甩下车。
要说这行业怎么玩,老法师有自己的活路,厂商吹概念,咱就多看多等,别急着掏钱包,别信什么“量产即普及”,技术总得走一圈高端路线再回到普通家庭,等个两三年,成本下来了,政策补贴到位了,行业卷到头了,才是普通人上车的好时机。
谁要真想避坑,记住一条,别当第一个吃螃蟹的,等市场炒完,价格砍到骨头,厂家自己都卷疯了,那会儿才是真正的“杀疯了”,才有十万级电动车让你捡大便宜,别被风口吹晕头,还是得看兜里有多少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