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你善良,这三类人千万别碰增程车

朋友跟我说,他那个三十多万的增程爹,现在成了移动充电宝焦虑PLUS版。每天不是在充电,就是在全国各大充电站APP里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扫雷”游戏。

劝你善良,这三类人千万别碰增程车-有驾

讲真,增程车这个东西,就是车圈最大的行为艺术之一,它完美解决了用户一个根本不存在的问题,然后带来了两个真实存在的新问题。就是为了那句“长途不焦虑”的营销咒语,一堆人多花好几万,给自己请回来一个随时可能心态爆炸的祖宗。这哪是买车,这是买了个情绪价值的刺客。

大多数人买的不是增程,是“万一”的安慰剂。

数据这种东西有时候很伤人,但它真实。绝大多数人,每天开车就是公司到家两点一线,距离短到你车里的香水味都还没散开就到地方了。一年能有一次超过800公里的远征,那都算是人生大事,得发朋友圈昭告天下的。

劝你善良,这三类人千万别碰增程车-有驾

你花大价钱买的那个所谓的“长途自由权”,这个“续航压缩毛巾”,一年到头也泡不开一次。

更现实的是,现在真要出远门,但凡是个脑子正常点的中年人,第一反应都是打开12306或者航旅纵横。高铁不香吗?飞机不快吗?我坐车里听着发动机的嘶吼,被大货车别得怀疑人生,就为了证明我的车“能跑远”?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把省心留给别人,把折磨留给自己。

劝你善良,这三类人千万别碰增程车-有驾

为了那几次虚无缥缈的远行,背上更贵的车价、更高的油耗、以及一套复杂到三体人看了都要重启ETO的动力系统,这笔账,但凡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都算不明白。

增程的焦虑,是俄罗斯套娃式的焦虑。

你以为增程解决了焦虑?不,它只是把焦虑从简单的线性问题,升级成了一个立体的、多维度的、量子纠缠的玄学问题。

纯电车主的焦虑是单一的:卧槽,我电量剩20%了,附近哪有充电桩?

增程车主的焦虑是复合的:卧槽,我电量剩20%了,我是该找个充电桩花一个小时充满呢,还是直接用油跑忍受那堪比拖拉机的噪音和比油车还高的油耗?烧油,心疼。充电,心累。就是这么简单。烧油,心疼。充电,心累。

理想中的场景很美好:我在城市里用电,安静又省钱,上高速用油,想去哪就去哪,简直是工业革命的任意门。

劝你善良,这三类人千万别碰增程车-有驾

现实的骨感能把你的头盖骨都刺穿:绝大多数增程车的纯电续航,标个150公里,你开个空调听个歌,再遇上个堵车,打个八折都算厂家慈悲。我甚至怀疑,有些增程车主每天找充电桩的时间,都够他们看两集《庆余年》了。范闲都杀穿京都了,他车还没充满。

如果你没私桩,那恭喜你,下班后的生活从回家瘫着变成了“充电桩抢滩登陆战”。公共桩的价格能让你明白什么叫“电比油贵”,一度电干到2块8,四舍五入等于直接往中石化兜里塞钱,还得说声谢谢老板。这简直就是对现代工业的侮辱!

充电效率更是感人肺腑。在800V超充十几分钟灌几百公里的时代,你守着个慢吞吞的充电桩,看着手机上龟速上涨的百分比,那种感觉,就像在修仙渡劫,天雷劈了半天,你修为一动不动。

至于长途?那简直是一场灾难片。

劝你善良,这三类人千万别碰增程车-有驾

销售跟你吹的是“可油可电,纵横天下”,他们没告诉你的是,当电量低于某个阈值,比如20%时,为了保护电池,车子会强制进入一个叫“我不行了但我还在硬撑”的保电模式。

这时候,动力砍一半,空调给你限功率,你油门踩进发动机里,眼睁睁看着旁边的大货车都比你快。你以为的高速是闪电战,实际上你是那个在战壕里瑟瑟发抖的步兵。发动机在声嘶力竭地开演唱会,转速拉满,噪音起飞,油耗感人,后排的人说话基本靠吼,体验差到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增程器那点可怜的发电功率,在高速上根本追不上电耗。这哪里是增程,这简直是给发动机请了个私教,24小时健身,练的还是狮吼功。所谓“可油可电”,本质上就是“没电变油老虎,有电也跑不远”的典中典。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把车比作修仙渡劫,但你仔细想想,那感觉不是一模一样吗?都是在追求一个虚无缥缈的“圆满”,结果把自己搞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当然,对于那些家里没法装桩,但又特别想要绿牌的摇号天选之子,增程好像是他们唯一的救赎。是是是,有总比没有强。

但对于以下三类人,我劝你善良,离增程远点。

第一,长途党。你真以为自己是开着车去流浪的吗?一年两次以上的跨省自驾,增程的高速油耗能让你哭晕在服务区,保电模式的动力能让你急到想把方向盘啃了。

第二,老破小住户。物业不给装私桩,就是给你判了死刑。天天跟网约车抢公共桩,那场面,比双十一抢货还刺激。

第三,打算五年内换车的。朋友,听我一句劝。增程这玩意儿,本质上是技术妥协的产物,是过渡时期的“道诡异仙”。电池衰减加上技术迭代,三年后它的二手残值,能崩到让你怀疑人生。

所以说到底,最好的方案是啥?最好的方案是直接把餐厅爆了。

别选了,有家充就直接上纯电,用800V把所有增程和慢充的脸按在地上摩擦。这不叫竞争,这叫物理超度。实在不行就老老实实买油车,至少人家发动机是直接驱动轮子的,劲儿大管饱,不玩虚的。

想靠增程两头占便宜?小心最后变成两头挨巴掌,啪啪作响。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