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25km/h强制切断动力,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真的不合理?

9月1日,号称“史上最严”的电动自行车新国标正式实施,最让外界关注的一条新规是,当车速超过25km/h时,电动机不应提供动力输出,简单来说就是切断动力。这一规定主要是针对频发的“解限速”等改装乱象。有媒体报道,部分电动自行车通过简单“刷程序”,最高车速即可达到40km/h,更有甚者通过更换硬件等手段,将最高车速提高到了80km/h及以上。

超过25km/h强制切断动力,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真的不合理?-有驾
图片

不难看出,电动自行车新国标要求时速超过25km/h强制切断动力也是无奈之举,此前的电动自行车国标虽然也规定最高车速不能超过25km/h,但因为没有超速后切断动力的要求,所以让部分销售者和用户有空子可钻。新国标算是从生产端直接做出了严格要求,减小了监管难度,技术上实现起来也比较容易。不过对于这一规定,网络上出现了不少质疑的声音,有人认为25km/h太慢,还有人认为突然切断动力存在安全隐患。

超过25km/h强制切断动力,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真的不合理?-有驾
图片

其实对于非机动车来说,25km/h已经是一个不慢的车速了,《道交法》中对于非机动车的最高限速是15km/h,25km/h已经留出了10km/h的冗余。那么为什么会有人觉得25km/h的极速太慢呢?因为这部分人中的大多数想要的其实是一台摩托车,当然还有一部分人想要的是速度和摩托车一样,但是不要驾照、不扣分、可以乱骑的车型。

超过25km/h强制切断动力,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真的不合理?-有驾
图片

客观来说,部分城市对摩托车的禁行或者市区限行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电动自行车行业的改装乱象,不管是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还是在广大的三、四线城市乃至县城,快捷经济的两轮出行需求都是存在的。以北京为例,能进四环的京A摩托车牌30多万一张,且只有2万多张,显然不够用,而存量巨大且门槛较低的京B牌照摩托车无法合法进入四环,于是电动自行车就成为了“平替”,为了更快,许多人就会去“解限速”。

超过25km/h强制切断动力,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真的不合理?-有驾
图片

网上有不少人呼吁电动自行车也应该考驾照才能驾驶,但如此一来电动自行车便脱离了非机动车的范畴,变成了机动车,而一台机动车最快只能跑25km/h显然是不合理的。要解决这种矛盾,最好的办法就是解禁摩托车,哪怕是解禁小排量摩托车或者电动摩托车,让追求高车速的这部分人去考驾照,给车上牌、买保险,也能极大减少电动自行车改装乱象。相比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的违法成本显然大得多,根据《道交法》,电动自行车闯红灯最高罚款50元,对不少人来说不痛不痒,而摩托车闯红灯扣6分罚款200元,显然更有震慑力,而且摩托车驾照分和汽车是共用的,不少人因为考虑到扣分太多会影响开车,所以骑摩托会比电动车更守规则。

超过25km/h强制切断动力,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真的不合理?-有驾
图片

至于只想享受高车速但不想承担摩托车法律义务的这部分人,只能说幸好有新国标。对于争议较大的“车速大于25km/h时切断动力存在安全隐患”,其实有些多虑了,因为新国标在出台前经过多轮论证与实验,基本上能够覆盖绝大多数情况。当然也不否认会出现意外,但这种意外,换成摩托车、汽车其实也可能存在,但凡出门,都是存在风险的。随着全国各地严抓骑行戴头盔以及严查改装,电动自行车的事故死亡率已经出现了明显下降。以上海为例,今年上半年涉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7.4%。

超过25km/h强制切断动力,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真的不合理?-有驾
图片

不可否认,电动自行车有着不可替代的便捷性与经济性,尤其是在北上广深这类停车位紧张、停车费高昂的城市,电动自行车可谓省时省钱。另外,相比公共交通,电动自行车可以实现点对点的运输,更加便利,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虽然地铁、公交网络较为发达,但仍然无法全面覆盖,而且高峰期十分拥挤,地铁等公共出行方式幸福指数较低,北上广深2024年出行幸福指数分别为72.04%、69.27%、66.91%、74.37%,均低于成都、重庆等城市。相比之下,电动自行车除了下雨和下雪天不太方便,其他天气的出行幸福感都要更高。电动自行车已经融入了千家万户的生活,肯定是无法禁掉的,不如在此基础上合理引导,让摩托车重回交通舞台。

超过25km/h强制切断动力,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真的不合理?-有驾
图片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