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又开始整活了,腾势N9,一个大块头SUV,去玩儿什么鱼钩测试,时速210公里。讲真,我看到这个新闻的第一反应是,现在车企的KPI都这么抽象了吗?210公里时速紧急避障,这个应用场景,除了主角在拍《速度与激情11:老头乐也疯狂》之外,我想不到第二个。这根本不是在测试车,这是在测试牛顿的棺材板结不结实,顺便看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哪个区间会失效。
不装了,摊牌了,这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充满了暴力美学的行为艺术。目的不是为了告诉你这车有多安全,而是为了告诉你,他们的工程师有多“颠”。这是一种典型的掀桌子式竞争法则:当大家还在讨论一盘菜好不好吃的时候,最狠的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爆了。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腾势这次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走的时候还顺便把老板的假发薅了。同行看了也得傻,这还怎么玩?下一步是不是要测试一下大气层内紧急变轨了?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官方说,能做到这个成绩,靠的是两大法宝:一个叫“易三方”,一个叫“云辇-A”。听听这名字,一股浓浓的修仙味儿扑面而来,感觉下一秒就要渡劫飞升了。易三方,三电机独立驱动,听着就像是修仙小说里的“三花聚顶”,一个主C,两个辅C,打团的时候能瞬间用扭矩矢量控制锁住对方走位,让车身强行“讲道理”。而云辇-A,智能车身控制系统,翻译过来就是给车装了个独立思考的小脑,路面稍微有点不对劲,它自己就先调整姿态了。你方向盘还没打死呢,这套主动脊椎就能瞬间调整每一节骨头的软硬,让四个轮子像壁虎的脚一样死死扒住地面。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别说,还真他娘的贴切。
这两个东西加一起,就是给一个二百斤的胖子穿上了顶级的跑鞋,还给他开了个预判外挂。所以它才能在210公里的时速下,像个幽灵一样飘过去。但能过,就是能过。这个事实本身,比过程更重要。
但问题来了,这个世界纪录,除了让友商血压飙升,让迪粉高喊666,到底有什么用?这就得聊到当下的车圈竞争法则了——黑暗森林。不存在你好我好大家好,只有“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腾势搞这个210公里的测试,本质上就不是给消费者看的,这是给同行看的,是一次赤裸裸的技术霸凌。潜台词是:“我疯起来连我自己都怕,你们就问你怕不怕?”。这是一种技术上的肌肉秀,一种精神上的闪电战,目的就是为了制造焦虑,让对手的工程师开始怀疑人生。卷吧,都给我往死里卷!
说起来,我楼下那家兰州拉面最近涨价了,牛肉越来越像压缩毛巾了,生活不易啊。
我作为一个每天都在路上奔波的中年人,讲真,我最怕的不是高速上需要210公里紧急变道。我最怕的是,在我以40公里时速过一个路口时,左边突然窜出来一个鬼火少年,右边突然逆行过来一辆老头乐,车窗里大爷的表情比我还淡定。那一刻,你车上就算装了高达的浮游炮都没用。自动驾驶的终极奥义,不在于识别红绿灯,而在于预判老头乐的不讲理。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谁能解决老头乐难题,谁就是汽车界的雷电法王,是真正的道诡异仙。
所以,你看,实验室里的参数再牛,都抵不过现实世界的混乱与草台班子。腾势N9这个测试,更像是一种品牌玄学光环的构建。它在告诉你,虽然你一辈子可能都用不上这个功能,但它有。这就跟很多人买的保险一样,买的不是那个赔付,是那个“万一”的心安。这种过剩的安全,本身就是一种奢侈品。
但反过来说,这种过剩的安全,又确实是一种另类的安全感。虽然你一辈子用不上,但你知道它有。这种感觉,就像你明明用着百兆的宽带,但非要办个千兆的,就是为了那个心理上的富足。因为我真的拥有过某些所谓“性能车”,我知道那种“我可以不用,但我不能没有”的心态有多么典中典。它能在深夜的高速上,给你一种虚幻的掌控感,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你的脚下。
所以,腾势N9的这个世界纪录到底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车开起来和你那十几万的买菜车,在遇到老头乐的时候,结局是一样的。但你堵在晚高峰的时候,心里会更爽一点,因为你知道,理论上,你的这台移动堡垒能躲开一颗炮弹。这种爱真的很特别,当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它提供的情绪价值,本身就值回票价了。要么成仙,要么成盒,中间状态毫无意义。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