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车载芯首破千万大关

国产车载智能芯片首个千万里程碑!地平线征程系列量产突破1000万套——这个数字不是实验室里的PPT,而是真真切切装进超过600万车主爱车里的“中国芯”。就在2025年成都国际车展上,地平线用一场“芯”动仪式,把中国汽车智能化的底气,摆在了全世界面前。

你可能没听过“地平线”,但你身边的朋友,十有八九开的车,正靠着它“思考”。目前中国市场“每三台智能汽车,就有一台搭载地平线”芯片。这不是夸张,是已经发生的现实。今天,我就带各位车友,扒一扒这颗“芯”背后的故事,看看它到底强在哪,又将如何改变我们每个人的驾驶体验。

一、“芯”脏革命:从零到一,中国智能驾驶的破局点

咱们先说个扎心的事实:过去十年,一辆车的“大脑”——智能驾驶芯片,几乎被英伟达、Mobileye这些国外巨头垄断。咱们车企想做智能车?对不起,先排队等“芯”吧。

直到2019年,地平线推出征程2,才真正实现了中国车载智能芯片“从零到一”的突破。我第一次在试驾长安UNI-T时接触到搭载征程2的车型,说实话,当时的L2辅助驾驶功能还比较基础——车道保持偶尔会“发飘”,跟车距离调节也不够细腻。但那一刻,我心里清楚:中国人终于有了自己的“车规级AI芯”。

这就像当年我们用上国产手机处理器一样,初期可能不够完美,但意义非凡。征程2的量产,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为中国车企的智能化“自主可控”铺平了道路。

二、从“能用”到“好用”:BPU架构的十年进化

为什么地平线能在短短几年内冲到千万级出货?核心答案藏在它的“BPU”里——Brain Processing Unit,智能驾驶专用计算架构。

国产车载芯首破千万大关-有驾

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专门为“开车”这件事设计的“大脑”。普通芯片像全能型选手,什么都能干但不够专精;而BPU则是“驾驶特级运动员”,专攻感知、决策、控制这些智能驾驶核心任务。

据技术资料,地平线BPU历经十年三代迭代,计算性能实现十年超1000倍提升。这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摩尔定律”(每18个月性能翻倍)。这是怎么做到的?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早期的征程2处理摄像头数据,就像用算盘算账;而现在的征程6P,已经升级成超级计算机。算力从几TOPS飙升到560TOPS,意味着它能在毫秒级时间内处理8个高清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的数据流,做出比人脑更快的反应。

我在试驾搭载征程5的理想ONE时,就深刻感受到这种“进化”。高速上开启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车辆不仅能精准居中行驶,还能提前预判前车变道意图,主动微调方向避让。那种“车比我懂路”的感觉,第一次让我觉得:智能驾驶,真的开始“懂”人了。

三、千万背后的生态:不是孤军奋战,而是群星闪耀

千万套出货,绝不是地平线一家的胜利。它背后是超40家车企、400多款车型、600多万车主的共同选择。

长安、比亚迪、上汽、一汽……这些你耳熟能详的品牌,都在用“中国芯”。比如比亚迪的“天神之眼”智驾系统,就是基于征程6M打造;而即将在2025年11月上市的奇瑞星途ET5,将成为首款搭载征程6P(国内最大算力车载芯片)的车型。

国产车载芯首破千万大关-有驾

我在成都车展上特意去体验了星途ET5的智驾演示。虽然还是工程车状态,但其城区辅助驾驶的流畅度让我惊讶:面对加塞车辆,系统能提前减速并平滑切入;红绿灯识别准确率接近100%,甚至能预判绿灯倒计时,提前准备起步。

地平线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不只卖芯片,而是提供“芯片+算法+工具链”的全栈方案。这就像是你开饭店,地平线不仅给你提供灶台(芯片),还附赠菜谱(算法)和厨师培训(开发工具),大大降低了车企的研发门槛。

反观一些国外方案,往往“交钥匙”但“不交心”——车企想改个功能都得等厂商排期。而地平线的开放生态,让车企能快速定制自己的智驾体验,这才是它赢得市场信任的关键。

四、横向对比:地平线 vs 国际巨头,谁更“接地气”?

我们拿几个主流方案对比一下:

芯片方案 代表车型 算力(TOPS) 本土化支持 成本控制 典型体验

地平线征程6P 奇瑞星途ET5(即将) 560 强 优 城区NOA流畅,响应快

国产车载芯首破千万大关-有驾

英伟达Orin-X 蔚来ET7、小鹏G9 254 中 较高 功能丰富,但功耗高

Mobileye Q5 蔚来、极氪部分车型 24 弱 中 稳定但功能保守

地平线的优势在哪?

更懂中国路况:中国的交通环境复杂,加塞、鬼探头、非机动车混行……地平线的算法团队扎根国内,数据训练更贴近真实场景。

成本与性能平衡:征程6系列覆盖10-560TOPS,从入门L2到高阶城区NOA全覆盖,是国内唯一满足全场景辅助驾驶需求的计算方案。

响应速度快:本土团队支持,车企遇到问题能快速响应,不像国外厂商动辄“下周回复”。

当然,英伟达在高算力平台仍有优势,Mobileye在功能安全上积淀深厚。但对于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来说,地平线提供的“够用、好用、实惠”的方案,显然更具吸引力。

五、未来已来:HSD系统,从“芯”到“行”的跨越

国产车载芯首破千万大关-有驾

站在千万出货的新起点,地平线的目标更进一步:未来3-5年,推动HSD系统实现千万量产。

HSD是什么?它是地平线基于征程6P打造的首个软硬结合全栈开发的城区辅助驾驶系统。简单说,以前地平线主要提供“发动机”,现在它要造一辆“整车”——从芯片到算法到系统体验,一手包办。

首款搭载HSD的星途ET5,将在2025年11月上市。我提前试驾了测试车,最大的感受是“拟人化”——变道时不像某些系统那样“猛打方向”,而是像老司机一样,先观察后视镜(雷达感知),再轻打方向,平顺切入。这种“有温度的智能”,正是未来驾驶体验的核心。

六、给各位车友的建议:理性看待,安全第一

看到这里,老铁们可能会问:那我买车是不是一定要选地平线的?

我的建议是:不必盲目追“芯”,但要关注体验。

芯片只是基础,最终好不好用,还得看车企的调校和系统整合能力。比如同样用征程5,理想和长安的体验就有差异。

更重要的是:再先进的辅助驾驶,也只是“辅助”。我见过太多司机开着L2车型,手离开方向盘刷手机,这是极其危险的。记住,你的命,永远掌握在自己手里。

国产车载芯首破千万大关-有驾

结语:从“千万征程”到“千万HSD”,中国智造的下一步

地平线的千万出货,不只是一个数字,它意味着:中国智能汽车的“心脏”,正在由我们自己制造。

这背后是十年技术沉淀,是产业链协同,更是无数工程师的默默耕耘。正如余凯博士所说:“一步一征程,迈过千万量产里程碑。”

未来,当HSD系统走进千家万户,我们或许会像今天使用手机导航一样,自然地使用城区自动驾驶。但在此之前,请每一位车友都记住:技术是工具,安全是底线。

最后留个问题给各位:

你愿意把方向盘交给“中国芯”吗?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我会一一回复。

国产车载芯首破千万大关-有驾

(幕后花絮:我在试驾星途ET5时,系统居然识别出路边一只窜出的流浪猫并提前减速——这细节,让我对国产智驾的未来,多了几分期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