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智驾”成为了如今新能源车企喊得最响的一个口号!像比亚迪已经将“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下放到海鸥这样的小型电车身上。
那么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普通家庭买车真的需要智驾吗?
不少车型的智驾包会在几万元以上,花这样的价格真的值得吗?在自己看来,今年买车真的没有必要为智驾多花冤枉钱!
说出这样的话,可能会受到不少车友的质疑,智驾都开始普及了,你却不推荐智驾,这不是逆势而为吗?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作为一名汽车博主,自己这些年体验了不少新能源车的智驾技术,尽管有几家同步车企在这个方面做得比较出色,甚至在高速上做到了几乎不用接管。但是在城区的智驾水平真的是一言难尽!
别看不少车企宣传自家智驾有多么先进,驾驶有多么轻松。但是在城区的实际用车过程中,驾驶人随时需要做好接管的准备,这也让驾驶人时刻保持紧张的状态,甚至比自己开车还要累,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需要接管。
不少车企测试的城区NOA功能,基本是基于正常的交通规则之下。但是实际的用车环境是这样吗?
随时可能出现的电动车,闯红灯的行人,不按路标行驶的车辆……
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用车场景, 在这样的情况下,城区的NOA领航辅助功能将会大打折扣。
此外,在大城市中具有一些相当复杂的路段,或者临时修路的情况,这对于城区NOA功能也是一个极大地考验。
这样复杂的路况,别说是小品牌的智驾功能,即使“遥遥领先”的那几家,表现也是大同小异。
对于车主来说,选择智驾功能是为了更省心,但是由于技术未达标,以及路段的特殊情况,这让车主还不如自己开更放心,这种情况下选择城区NOA的意义是什么呢?
不过话说回来,并不是所有的智驾功能均被否定。高速上的NOA智驾技术现在已经比较成熟,真正可以做到让用户放心使用,也就是在上下匝道和高速超车时需要动动方向盘,有的时候真的可以减轻驾驶的压力。
那么回过头来看,既然城区NOA技术并没有达到真正“大成”的情况,为什么车企还在大力宣传,甚至鼓动消费者去购买呢?
由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普及,车企找不到很好的突破点,只能以智驾作为新的卖点,让自家的汽车显得与众不同。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如今新能源汽车的同质化越来越严重。
如今的智驾功能最实用的地方在于高速NOA功能,但是对于一般家庭来说,90%以上的用车场景在城区,一年会有几次上高速的机会呢?那么选择这样的“智驾包”有必要吗?
自己在这里想要表达的观点并不是对车企智驾功能的否定,只是认为一般家庭在预算紧张的情况下,选择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根本没有必要。将钱用车大容量电池,800V平台上,会更具性价比,大家觉得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