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这些摩托车到底厉害在哪。就拿本田 NSR250R 来说,1996 年卖 3 万多块,在当时能买半套房。但它值这个价 —— 车身用了镁合金轮子,比普通摩托车轻了 1.5 公斤,相当于少带了两罐可乐;发动机是 249cc 的二冲程 V 缸,拧油门的时候,动力就像刚开瓶的汽水,“噗” 地一下全涌出来。最绝的是车架,五边形的铝双管设计,比普通车架结实 20%,高速过弯的时候,车身稳得像粘在地上。现在二手市场上,品相好的能卖到当年的三倍价,玩车的人说这不是买车,是买个会跑的时间胶囊。
哈雷肥仔就完全是另一种风格。317 公斤的体重,比两个成年人还沉,但 1923cc 的发动机一启动,扭矩能到 171N・m—— 简单说,红绿灯起步时,能轻松带着三个人超车。它那 240 毫米的宽轮胎,比普通摩托车宽一倍,骑在路上像移动的沙发。有人说这么宽的胎费油?但 18.9 升的大油箱,跑长途也够用。现在新款还加了弯道 ABS,以前骑这么重的车过弯像耍杂技,现在捏刹车心里踏实多了。
还有铃木 RG500,全球就造了 532 台,能跑到 236.4 公里每小时。四出排气像四个小炮筒,启动时的声音能惊动半条街。现在能见到它的地方,不是博物馆就是资深玩家的车库,有人说见过一次实车,比见明星还激动。
这些摩托车在电影里,可不只是道具。《烈火战车》里刘德华骑 NSR250R 的样子,让多少人第一次知道 “赛车服” 这东西。当时广州、深圳的摩托车行,突然有年轻人来问 “有没有电影里那种带条纹的骑行服”,老板们都懵了 —— 谁能想到一部电影能带火一个单品?那台车的反叛劲儿,刚好戳中了 90 年代年轻人想挣脱束缚的心思。
《终结者 2》里的哈雷肥仔更绝。施瓦辛格壮的身材,跨在低座高的肥仔上,机器和人的肌肉感混在一起,就像移动的钢铁堡垒。最后它被熔在钢水里的镜头,多少人看的时候攥紧了拳头?那哪是毁车,明明是给工业时代的力量办了场告别仪式。
最让人难忘的还是《天若有情》里的 RG500。吴倩莲穿着婚纱坐在后座,白裙子被风吹起来,车轮碾过街道的声音,和背景里的音乐混在一起。有人说那个场景里,红色的鼻血和白色的婚纱,就像自由和遗憾在赛跑。后来好多港片拍摩托车戏,都学这个镜头 —— 给车轮一个特写,再扫过骑手的背影,观众立马就懂:事要开始了。
现在想想,这些摩托车早就不只是代步工具了。本田 NSR250R 的电喷系统,现在成了摩托车电控的老祖宗;哈雷肥仔的宽轮胎,让后来的巡航车都开始比谁的胎更宽。它们就像机械界的老祖宗,偷偷影响着现在的设计。
有人说现在城市里堵车,骑摩托车是为了方便;也有人说,周末开去郊外,拧油门的时候,好像能把一周的烦心事都甩在后面。以前觉得骑快车才叫酷,现在知道带好头盔、用好 ABS 才是真聪明 —— 就像老骑手说的:“能平安回来的,才叫追风,不然叫冒险。”
这些银幕神车之让人记到现在,或许是因为它们装着我们不敢说的向往。银幕里它们追着风跑,现实里我们看着它们,就像看到那个想挣脱束缚的自己。就像有人给摩托车贴的贴纸:“转速表到红线时,后视镜里消失的不只是风景,还有那个总在犹豫的自己。”
你最爱的影视摩托车是哪辆?是让你想飙一次的 NSR250R,还是想慢慢骑的哈雷肥仔?不妨在评论区聊聊,说不定能碰到同好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