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的泛亚技术中心,被一层潮湿的秋雾包裹。灯光打在展台,至境L7的车身线条像一条潜伏的龙,安静中带着一丝狡黠。“向所有在新能源赛道上探索的友商致敬。”台上话音未落,场下媒体区的小圈子已经开始交换意见,眼神里有把这句“谦逊”分解出锋芒的意味。别克,这个曾在无数告别信上落款的名字,此刻仿佛拿起了一把还带着流水线味道的锤子,要敲醒新能源赛道上的每一只“敢于野蛮生长”的蚂蚱。
如果你是站在现场的普通观众,或许好奇的是:一辆车究竟能有多少种“第一”?是参数高出一筹,更大的屏更快的芯,还是体验的那一刻安静得差点让你怀疑电车真的能比同价位燃油车还要像“贵的”?你会问,如果把新势力和合资老牌放进一个“增程笼子里”,谁能跑得更远,又谁能先“掉链子”?别着急,答案不写在海报里,而是藏在车身缝隙与每一次芯片启动时的毫秒反应之中。
回看过去这几年,国内的增程市场,和99%的行业故事一样,开局就是“野蛮人进城”。新势力开路,主打“无里程焦虑”的痛点,靠几根硬参数把增程车型从车库推到消费者家门口。先动起来再说,等用户“不满意”,反手再升级。一顿操作猛如虎,市场份额确实飞速上来。2024年增程车型销量依旧增长了70.9%,份额更是从3.6%一路涨到9.1%。但,形势变化得比国产剧反转还快。今年上半年,增程车型市占率已开始下降,这不仅是“热度冷了”,更多的是“新势力旧瓶装新酒”的后遗症发作:电池三年“老得快”、亏电失速、噪音“吵得像二手风扇”,投诉词条比车机里的APP还丰富。再叠加一个更要命的售后网络只能覆盖一线、二线的大城市,三四线及下沉市场直接把用户逼出了服务圈。“买车易,养车难”这句,是在各大社群里最受欢迎的段子——如果能叫段子,毕竟听笑话的人就是车主本人。
到了今年,大家扎堆上新,增程新车像“堆变压器”一样密集落地。但一时间,所有厂家都迷恋上了“锤参数”:屏幕比谁大、算力比谁高。急功近利的后果是,反倒把动力、续航、底盘这些最靠近用户体验的东西甩在了待遇表后头。同质化堆砌严重,“你有我有,全家都有”,像是曾经的手机市场翻版。然而,市场真正要的,并不是参数集市,而是“能不能少点焦虑,多点真性能”。
别克至境L7出来,不巧,刚好对上了这个“技术痛点空窗期”。表面看,是老牌合资大厂的“慢一步”,实际上呢,这一步慢才是系统性的“克制”,把所有容易忽略的细节做了“全套安全检查”。别克有122年造车底子,28年本土研发,过往新势力擅长突破单点,他们则能统管全链条。要知道,技术不是家里蹲出来的,更不是熬夜做PPT能堆出来的,这种壁垒,短时间还真抄不来。
“真龙”增程系统,说是“百万级逍遥架构”的成果,有点夸张地像在给自己套金身。但看细节,这套系统支持三种驱动,覆盖轿车、SUV、MPV,一次性把车身、动力、底盘、智能域都整合进来。历经-40℃到60℃极端工况的验证,把“实验室数据说服用户”的段子用产品挡了回去。关键零部件100%自研,人家不会因为供应商“断供”而瑟瑟发抖。至于“亏电动力衰减”,0.08秒零百加速的差异,基本属于“你得用秒表打磨出心跳”才能感知的地步。Silentium静驱技术,把发动机噪音压到0.5分贝以内,电池衰减用64万公里的数据说明一切。这些“硬指标”在增程车圈,属于“用数码管写情书”的水平:爱你不是说说,而是把门窗都焊死了。
我曾和同行开玩笑,大厂技术就是“人多力量大”,但也难免有冗余和过度谨慎。做得太保守容易被用户嫌弃像“老干部”,做得太激进又怕出品控事故。别克这一次,反倒把“慢慢来,扎扎实实”的优点发挥出来,把那些新势力掉进的沟好好给填平了。综合续航1400公里、纯电续航302公里,油耗0.5升,这些数据几乎满足所有“过日子”的需求。说是“一步到位”,其实是“大厂视角下的宁愿多磨半颗螺丝,也不多吹半句牛”。
智能领域,别克也不打算“点到为止”,做了“弯道超车”。芯片用高通SA8775P,72Tops算力,显示和交互都比业内主流高一档,还塞进了智能生态车机系统,娱乐是娱乐,反应还就是快。辅助驾驶搭载了Momenta R6飞轮大模型,“无断点城市NOA”“不停车一键泊入”,甚至人工接管频率比行业低40%,真正把“智驾快感”做到体验而不是PPT。售后覆盖400余座城市,算是给老家起早议价买菜的叔叔阿姨都留了个售后靠岸口,没有谁被排在门外。
说到这儿,新势力与合资大厂的“增程交锋”,倒像两个信仰体系的“现场吃瓜”。新势力主打“快、酷、新”,敢想敢干,品牌调性摸得住年轻一代;合资大厂则稳健、安全,转型慢,步步保守。但这一次至境L7出来,显然是学了新势力的年轻化、智能化,又没落下大厂精雕细琢的底子。不是全盘否定谁,而是用成熟的技术和完整的体验,重新定义了增程豪华标准。至于“谁会赢”,更像是市场逻辑的重构——比的不再是参数,而是更安全、更真实、更接地气的体验。
这一局,以至境为代表的“百年合资新新能源”,不只是“从此改命”,而是把“增程话语权”从拼参数拉回拼实力。你说,以后买车,到底该选“新势力”还是“老合资”?如果产品能兼顾智能与品质,体验能既新鲜又可靠,多一种选择总好过“左右为难”。换句话说,新势力带来的是技术可能性,合资大厂留下的是体系安全感。当哪一天,增程赛道成熟到大家都不再争论“配置够不够炫”、“技术够不够硬”,而是开始琢磨“服务多不多毛细血管”,也许才是消费者真正受益之时。
写这类“现场复盘”,多少有点和市场赛跑意味。别克之于新能源,不是排头兵,更像耐力型选手。而“增程”这个赛道,也终于到了排队盖章“理性竞争”的门槛。你想选新势力的刷新感,还是合资大厂的稳妥感?还是说,等有一天,所有品牌像别克至境L7一样,把“追新与保值”揉进一个壳子里,才是消费者真正的胜利?
最后,现场安静下来的那一刻,我没听到谁喊出“下一辆车还选增程吗?”但我在想,也许豪华车、智能车、新能源车的标签都不再重要了。技术的进化,是能不能让用户得到“完整体验”,而不是多一块屏幕。你说,这样的竞争,最终会被什么定义?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