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能源汽车质量排名引发的争议,如同几年前“魏晋风度”的盛行般,迅速席卷了整个汽车圈。
中国汽车质量网发布的榜单,将广汽昊铂GT推上了神坛,却将小米SU7打入了谷底。
这结果,不禁让人质疑:这排名,究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还是另有隐情?
这排名标准,表面上看,参考了国家标准,综合考量了车辆故障率、潜在安全隐患、可靠性、安全性以及环保性能,还声称参考了权威机构的数据。
听起来冠冕堂皇,然而,具体如何量化这些指标?
各个指标的权重又是如何分配的?
这些至关重要的细节,报告却语焉不详,如同《庄子》中的“混沌”,让人捉摸不透。
更令人困惑的是,这排名与销量似乎呈现出负相关关系。
销量越低的车型,排名反而越高。
这就好比曹雪芹笔下的贾府,看似繁华富贵,实则危机四伏,表面上的荣耀,掩盖了内在的虚弱。
那些销量惨淡的车型,或许因为用户基数小,投诉也少,从而在排名中“脱颖而出”。
以蔚来ET7为例,月销量仅数百辆,排名却还算中游。
而那些排名靠前的车型,销量更是少得可怜,有的甚至一个月只卖出几辆。
按照这种逻辑,法拉第未来FF91 2.0,一季度仅售出两辆,岂不成了名副其实的“质量之王”?
如此高昂的价格,加之几乎没有自燃事故,这不禁让人联想起“叶公好龙”的故事,表面上追求完美,实际上却对真实情况视而不见。
小米SU7的情况则更具戏剧性。
截至五月初,累计上险车辆已达二十余万辆,如此巨大的保有量,却被评为质量最差,这无疑是巨大的讽刺。
难道这排名是根据用户投诉量来决定的?
这就好比古代的“民谣”,往往夸大其词,并不能完全反映真实情况。
小米SU7的大量订单尚在消化中,就被贴上“质量差”的标签,这公平吗?
其他排名靠后的车型,例如飞凡F7、EMEYA繁花、奔驰EQE和哪吒S,也普遍销量低迷。
EMEYA繁花刚刚经历了改名、减配和降价,这与质量本身并无直接关联;哪吒S则面临品牌困境,维修服务跟不上,投诉增多也在情理之中。
这如同西楚霸王项羽,虽有盖世武功,却因战略失误和后勤保障不足,最终兵败垓下。
因此,这所谓的“质量排名”,与其说是对车辆质量的客观评价,不如说是对用户投诉量和品牌热度的综合体现。
它如同《红楼梦》中的“镜花水月”,看似真实,实则虚幻。
买车,切勿盲目迷信排名,而应理性分析,多方比较,亲身体验。
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