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高管大变阵背后,人才换血能否力挽2025业绩颓势?

讲真,最近长安汽车的董事会会议,比某地高温还要火热,连换了好几位“操盘手”,一时间,圈里圈外都在琢磨,这出人事变动的大戏到底唱的哪出,看似波澜壮阔,背后有没有什么“玄藏玄机”,咱们就凑个热闹,多嘴解读一下,谁让汽车圈永远不缺故事——先抛个疑问,长安汽车这波高管换血,是自我革新?还是应急调整?难道有什么外人不知的隐情?还是说公司真要加速冲刺,给市场一个不一样的“操作”?

放眼望这一份长长的高管名单,8月才过半,董事、监事、独董轮番“上场下场”,咱数一数,这一个月里就有石尧祥、文洪、丁玮三位“元老”接连递交辞职报告,前脚刚走,后脚邓威、李震宇就被补进“重要战位”,再加上叶沛、米梦冬两位“新晋”常务执行副总裁、副总裁的官宣,长安汽车原本稳稳当当的格局,顿时变成了“海盗船上的抢椅子”——你说巧不巧,人大换班,业绩公告也紧跟着发布,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双下滑,这信息发布的时间,有没有点“意有所指”?不由让人想问一句:人事换挡,能不能带来业绩翻盘?

其实,大家都知道,传统车企最怕的不是亏钱,怕的是“丧失方向感”,尤其是像长安这样历史悠久的国内燃油车巨头,根基厚,但是环境巨变,新能源、“合资转型”、海外拓展,这一堆问题,哪个都不是小菜,想靠一波人事变动就扭转乾坤,听起来有点像“烧脑剧里主角挥挥手,全场就跟着成变脸”的桥段,现实哪有这么轻松,长安高层这把“换椅子”,明里看是调整职务、丰富履历,暗里可能更像是自我加压,大家都明白,这一轮能不能带领长安跨过险滩,没人敢打包票。

念及高管的履历,就是“一长串牛皮数据”,但摊开了聊,其实更像是一出“老兵新战场”的戏码,叶沛今年头刚过五十,山东人,标准“技术加管理”双料大佬,任性全球,前面已经在长安混了几十年,各路委员会都当过主任、副主任,股票也持了好几万,有人说他是长安品牌的“推土机”,干实事,讲效率,这次晋升“常务执副”,听起来像是加强权力收束,重新铺排战略阵线,把多年“摸爬滚打”沉淀的经验搬进经营一线——从侧面讲,这或许也是长安高层对老将的信任,把舵交给自己人,但话说回来,船大不好掉头,老路子新难题,外界很难断言,他能不能一招定乾坤。

至于米梦冬,也是妥妥本地重庆人,标准“技术流”工程师出身,比叶沛年轻,1981年的大叔,但蹉跎江湖十余年,造型设计院、全球设计中心都混过,履历严丝合缝,擅长品牌公关,是长安汽车新闻发言人兼党支部书记,这一波“副总裁”上位,怎么看都像是公司“团队更新”的风向标,把设计师拉到运营台前,是否意味着长安接下来的战略,要向“造型美学”和公关输出多倾斜一点?反正行业老司机都懂,技术派高管上位,往往是表明产品线创新的决心,至于效果如何,咱们还要静待其变,说不定有下一个“爆款车型”正在路上。

长安汽车高管大变阵背后,人才换血能否力挽2025业绩颓势?-有驾

但你要说,光靠两位高管上位,能扭转长安的困局,我觉得这个判断有点儿过于理想——毕竟,这次高层换血绝不止于个人进退,而是直面上市公司经营难题,具体看数据,2025年上半年长安汽车营收726.91亿元,同比下滑5.2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2.91亿元,同比下降19.09%,虽然扣非净利润还涨了点,但总体来看,不亏是“压力如山”,尤其是在国内新能源市场风云突变的大背景下,业绩下滑总要找肥皂泡里的“破解之道”。

话说回来,销量倒好像还有点光彩,近8年新高(135.53万辆),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车都在上涨,新能源同比增长近五成,看上去很强;细分品牌中,深蓝和阿维塔更是大幅飙升,尤其是深蓝汽车、阿维塔等年轻品牌同比涨幅“逆天”,但仔细琢磨,却有个小细节:合资品牌(福特、马自达)数据直接“失踪”,公司公告里压根没主动公布相关销量,这种“选择性展示”容易让吃瓜群众起疑,究竟是业绩不理想,还是有其它“潜规则”?表面风光哪怕很好,背后多少还掖着点东西。

长安汽车高管大变阵背后,人才换血能否力挽2025业绩颓势?-有驾

说到燃油车板块,简直是一言难尽,虽然还在撑门面,撑销量的腰杆,但外头压的不轻,市场下滑,竞品挤压,头部车企都在抢用户,长安这个老大哥,很难再像前些年那么“豪横”,硬靠燃油车续命,明显有点“吃老本”,不转型没活路,可转型的路又通向哪里?这一轮高管更迭,表面是人事调整,本质是面对转型的压力,被时代“逼着求变”——谁都说新能源才是真正的“增长引擎”,但新能源的赛道,卷到飞起,长安也不容易从中杀出一条血路,你看今年的目标,新能源汽车要做到100万辆,海外市场也要100万辆,齐头并进,管他三七二十一,目标先定死,最后能做到多少,PA一响,产品能不能如约上市还得看后续。

长安汽车高管大变阵背后,人才换血能否力挽2025业绩颓势?-有驾

前不久,长安汽车集团正式挂牌,变身重庆首家一级央企,听起来气势如虹,其实,这样的“身份升级”除了带来资金和政策支持,更多是战略层面的布局,长安想在风云激荡的市场里练成“大国重器”,不仅靠技术、靠产品,更要靠组织稳定和人事优化,这次连番高管变动,不排除就是为新身份服务,把一直留在“锅底”的问题端上台面,摊牌了,谁能扛起大旗就明摆着上,不行的赶紧“换血”或者自请辞职,各路委员补位,就是对内部秩序的重塑,新人上台,旧人退位,整个团队要焕然一新。

长安汽车高管大变阵背后,人才换血能否力挽2025业绩颓势?-有驾

其实,行业里见怪不怪,车企高管流动是家常便饭,董事会本来就是“洗牌场”,优胜劣汰才是常态,但长安的这波操作同步到业绩公告,套路味极浓,难免让人浮想联翩:是不是在用“新官上任”来掩盖业绩压力?或者是想借人事变动给市场打“强心针”?又或是干脆主动把公司未来的转型思路提前布局?这些说法,说白了,都有一定道理,尤其在市场信心需要提振,外部舆论热度升高的时候,执行层面换人容易,战术层面再说,关键还是内核不变,产品线、技术路线、战略方向三位一体,才是真正考验“掌舵人”的地方。

当然,有人说了,长安要冲刺300万辆总销量,新能源汽车、海外市场各100万,目标狂妄不羁,但谁敢说这不是“狼性文化”的一种体现?一切都那么励志,拼一把成败由天,但要真的实现这些数据,可不是高层换一换这么简单,研发、制造、销售一线都得出硬招,要有扎实的技术积累和产业支撑,不然说白了就是画饼,大家看热闹而已,落地变现实,还得看企业有没有“死磕到底”的勇气和智慧。

这时候,咱又绕回到初始疑问,这一系列高管调整,是长安自我革新的关键一步,还是说一种应激反应?抑或压根就是市场逆风下的常规动作?其实哪种解释都不无道理,企业选拔人才更迭,舆论场保持关注,但答案得让时间来揭晓,这批上位的“新老将”,到底能否带来一番新的景象,还得看接下来产品和市场的实际表现,坐等有没有“爆款”,或者战略调整见效。

长安汽车高管大变阵背后,人才换血能否力挽2025业绩颓势?-有驾

说得再远一点,长安汽车的变革,本质上是时代驱动出来的“必答题”,想在新能源大潮里立足,谁都不能只靠“大象转身”的速度,必须让各级体系和组织都充满活力,高管岗位常变常新,既是企业自我刺激的手段,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没啥可大惊小怪的,市场的选择最终由产品和用户说话,领导者再牛,也得看看底下队伍行不行。

长安汽车高管大变阵背后,人才换血能否力挽2025业绩颓势?-有驾

对了,最后忍不住唠一句,长安这番高管更替,究竟能否破局“业绩滑坡”,打响转型第一枪?你怎么看?身在职场,你经历过“头头换班”的震荡吗?还是说企业变化其实早已习惯?欢迎一起聊聊,咱们评论区见!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