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朋友圈里一半人在堵车,一半人在服务区排队充电。
导航地图上,全国高速被一条条深红色“血脉”贯穿,看得人头皮发麻。堵着的不光是油车,还有不少挂着绿牌的电车。有人调侃:“开电车跑长途,一半时间在找桩,三分之一时间在充电,剩下六分之一才是开车。”这话听着扎心,但过去几年,还真没几个人敢反驳。
可今年有点不一样。我刷到两个帖子,看得我直呼“真香”——一位汉L EV车主从上海开到潮汕,全程没为充电发愁;另一位更狠,八天跑了3500公里,横跨大西北,居然说“充电比加油还顺”。这操作,不是打脸是什么?电车长途出行,真的能翻身?
关键是啥?充电速度支棱起来了。
先说这位走东南沿海的兄弟。他用的不是普通快充,而是比亚迪搞出来的“兆瓦闪充”。听着玄乎,其实很简单:5分钟充400公里续航。啥概念?你下车喝口水、上个厕所,回来车就满电了。以前是人等车,现在是车等人,这体验直接上头。
汉L EV支持1000kW峰值充电功率,10C充电倍率,全球量产车里头一份儿。再加上比亚迪铺的500个首批兆瓦闪充站,东南沿海基本覆盖了。更狠的是,他们正联合小桔充电、新电途,三年内要建近两万座兆瓦桩。以后出门,充电桩比加油站还密,你说香不香?
再看那位跑大西北的狠人。西北地广人稀,充电桩少不说,功率还参差不齐。但他靠汉L EV的“双枪充电”技术,硬是把普通快充桩榨出了超充效率。180kW的桩,愣是跑出351kW;250kW的桩,干到463kW,接近翻倍!这就好比别人吃饭用一双筷子,他直接上两双,吃得能不快?
而且这车不挑食。500V、750V桩全兼容,低温还能自加热,零下十几度照样快充。以前电车一到冬天就“尿崩”,续航打折不说,充电还慢得像蜗牛。汉L EV这波操作,直接把“电车不能跑长途”的标签给撕了。
光充电快就够了吗?当然不。
咱们也得看看这车本身硬不硬。汉L EV定位中大型轿跑,外观走的是“龙颜美学”路线,前脸霸气,灯组犀利,晚上点亮就是“灯厂”水准。风阻系数低至0.209,这数据在同级里顶呱呱,不仅省电,高速还稳。
坐进车内,25款汉L升级后更讲究了。座椅用上了Nappa真皮,前排通风加热按摩全配齐,后排还有独立空调和座椅调节。跑长途,后排能平躺,秒变“床车”,一家人出行,老人孩子都能舒舒服服眯一觉。
智能化方面,DiPilot 5.0上车,L2级辅助驾驶全系标配。高速上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开起来轻松不少。实测跟车响应快,变道逻辑也顺,不像某些“车界网红”,看着炫,用起来一塌糊涂。
安全这块,比亚迪的“刀片电池”老熟人了,针刺不起火,碰撞不漏液,配上高强度车身结构,中保研、中汽研双料优等生。开出去,心里踏实。
横向比一比,谁更香?
先看特斯拉Model 3长续航版。操控是真牛,单踏板模式上手后也爽,但内饰简陋得像毛坯房,跑长途后排憋屈,充电依赖超充站。一旦超充排队,你也得干等。汉L EV胜在舒适和全能,Model 3赢在品牌和驾驶感,看你要“家用车”还是“驾驶玩具”。
再瞧瞧小鹏P7i。激光雷达+城市NGP,智能驾驶确实强,城市里自动变道、避障一套一套的。但电池技术没太大突破,充电峰值也就380kW左右,遇到普通桩,补能效率差一截。P7i是“智能先锋”,汉L EV是“全能选手”,一个偏科生,一个优等生,你选哪个?
最后说说极氪007。颜值在线,操控扎实,零百加速快得离谱。可问题也明显——网点少,售后没那么方便。尤其跑长途,万一出点小毛病,救援能不能及时赶到?比亚迪全国门店遍地开花,服务网络这一块,极氪还得再努努力。
所以你看,当别人还在服务区排长队时,汉L EV车主已经加完“电”扬长而去。
以前说电车跑长途“充电焦虑”,现在人家用技术把焦虑干掉了。兆瓦闪充、双枪快充、低温自加热,一套组合拳下来,电车也能“说走就走”。20万级纯电市场,汉L EV这次是真把标杆立起来了。
以前觉得“油电同速”是口号,现在发现,人家已经做到了。不是电车不行,是以前技术没到位。现在技术到位了,体验直接起飞。
这样的车子,你爱了吗?
你会考虑把它当成你的下一辆车吗?
要是国庆让你开电车长途自驾,你会怎么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