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一些车企和经销商为了冲销量、清库存,竟打起了“0公里二手车”的主意。这类车辆名义上已注册登记,但实际行驶里程极短,却以远低于新车的价格流入市场,看似是捡漏,实则暗藏陷阱。
什么是“0公里二手车”?
“0公里二手车”指的是行驶里程在0-1000公里内,未经过大规模使用的车辆,却以二手车的身份出售。它们往往来自以下几种情况:
车企处理库存: 车企将高库龄车、滞销车或老款车批量出售给二手车商,以缓解库存压力。
4S店提前上牌: 4S店为了达成销量目标,提前给车辆上牌,再以二手车的身份出售,以获取厂家返利。
消费者退订: 消费者退订车辆后,车商补款提车并转售,成为“0公里二手车”。
“0公里二手车”的风险
购买“0公里二手车”看似便宜,实则存在诸多风险:
权益缺失: 消费者将失去首任车主才有的权益,如质保、保养等。
维护风险: 车辆的实际状况可能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好,存在潜在问题,后期维护成本可能更高。
市场混乱: “0公里二手车”扰乱了新车和二手车市场的正常秩序,加剧了行业恶性竞争。
监管部门出手整治
面对“0公里二手车”这一乱象,监管部门已开始出手整治。工信部拟协同相关部门规范整治,从源头进行管理,封堵“上牌-过户”的速成通道。车企也在同步发力,启动经销商违规上牌追责机制。
消费者如何防范
仔细查看车辆信息: 通过VIN码查询车辆的真实身份和行驶里程。
检查车辆状况: 仔细检查车辆外观、内饰和各项功能,要时进行专业检测。
保留相关证据: 保留购车合同、发票等证据,以便日后维权。
结语
“0公里二手车”陷阱重重,消费者购车时一定要擦亮眼睛,谨慎选择。监管部门和企业也应加强管理,共同维护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
#汽车资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