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度销量与本田发展无必然联系
本田在国内确实面临一定挑战,但远未到全面衰退的地步。
将飞度月销量仅3台与本田“走下坡路”直接挂钩,这种观点缺乏逻辑关联,显得牵强附会。
两者本质上并无必然联系,属于典型的断章取义。
飞度销量持续走低
飞度在国内的市场表现已明显下滑,主要原因在于国内电动化进程迅猛,A0级燃油车型的生存空间被大幅压缩,几乎已被完全挤压。在10万元以内的两厢燃油车领域,如今已鲜有车型保持稳定销量。福特嘉年华早在八年前便已停产退市,两厢福克斯也早已退出中国市场,铃木雨燕、两厢科鲁兹以及大众POLO,目前仅存少数车型尚有微弱销量。飞度的销量持续走低,实属行业趋势使然,反映出中国制造业的崛起,自主品牌在入门级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取代合资品牌。如今几万元的国产车型,在基础产品力方面已全面超越飞度,尺寸更大、用料更扎实、配置更丰富,且价格更具优势。即便是作为一位2016款飞度的车主,若现在重新购车,我也会优先考虑国产车型。
销量不能定义成败
所以,这就能说明本田凉了吗?
一个学习能力很强、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在某次考试中某一科成绩下滑,就被定义为失败,这种逻辑显然站不住脚。
飞度在国内销量的下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各大经销商已经基本完成库存清理,店里已无现车可售,消费者也难以购买到新车。
将一款处于产品末期、早已不再销售的车型,简单归类为“无销量”,显然是不客观的。
2014年雅阁换代期间,新老车型交替上市与退市,单月销量曾跌至4000多台,当时不少媒体纷纷批评,早在11年前就有人以销量为依据,断言雅阁已经失败、无人问津。
雅阁市场表现强劲
在2011年之后的今天,雅阁的市场表现依旧强劲。
以销量作为衡量一款车型成功与否的标准,亦或是评判一个企业实力的依据,是许多人的惯常做法,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仅能关注到这一层面。
前几日,我们前往日本,参加了东京车展,本田在展会上展示了多项前沿技术,其中不乏国内尚未引进的创新产品。
例如价值5000万日元的Jet飞机、与马斯克理念相似的可回收火箭、以及氢燃料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
此外,还有各类摩托车、快艇以及V8船外机等产品。本田在技术储备方面的实力远超大众想象,展现出深厚的技术积累与创新能力。
本田产品策略分析
实际上,本田在国内市场提供的产品并不算丰富。对于摩托车爱好者而言,本田的摩托车在全球范围内堪称标杆,其年销量超过2000万台,远超行业第二名。然而,在国内市场上,消费者所能接触到的本田摩托车多为小排量车型。
在海外市场,本田拥有多款极具竞争力的车型,如“Pilot”、“PCX”以及“S660”等,这些车型在国内并未引入。这反映出本田在中国市场的产品策略更倾向于其认为具备市场潜力的车型。
因此,仅凭飞度销量的下滑就断定本田整体衰退,显然过于片面。从内燃机的制造规模来看,本田每年的发动机产量高达3000万台,位居全球前列,超越了丰田、大众等主要竞争对手,展现出强大的制造实力。
此外,从营收、运营效率、盈利能力以及产品设计的多样性来看,本田的整体价值远超大众的普遍认知。它不仅仅是一家汽车制造商,而是一个在多个领域均有出色表现的综合性企业。
本田新技术布局
本田正在布局多项新技术,推出多款电动、智能及混动车型。凭借其稳健的研发节奏与战略规划,这些产品从概念到量产仍需一定时间。在此过程中,销量可能会出现波动,但基于本田一贯的抗风险能力和技术积累,其未来发展仍充满潜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