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日历还没撕到最后几页,汽车圈里2026年的第一场仗,就已经硝烟弥漫了。车企们突然抢着要给你送一万五,说是替你兜底明年的购置税。这事听着,怎么就那么玄乎呢?
小米也下场了,这在情理之中,但也确实让人意外。毕竟还有一大堆车没交付呢,就敢跟着大哥们一起玩这个心跳游戏。蔚来更是把锁单时间定在了12月31日,这几乎是明牌告诉大家,肯定会有一批车主跨年提车,这补贴券,是实打实要发的。这种操作,一方面是留住那些已经等得有些不耐烦的老客户,另一方面,也是给潜在的新客户吃一颗定心丸。
当然,也有玩得巧的。有些车企把大定时间划在十月底十一月初,明眼人都知道,两个月时间,除非碰上特殊情况,车早就到手了。这所谓的补贴,听起来更像是一句顺水人情的营销口号,是凑个热闹,给自己增加一点吸引用户下单的筹码。
这事儿的根源,得倒回几年前。新能源车免征购置税,本来是扶持新生事物的一项福利。可谁也没想到,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发展速度,比计划提前了将近十年。渗透率一次又一次地突破50%这个心理关口,意味着新能源车已经从特殊照顾的试验品,变成了市场的主流。当它不再是少数派,那么在税收这个最基础的层面上,油电平权就成了一个必然要面对的问题。
所以,恢复征收购置税,无论是车企还是用户,心里其实早就有数了。国家也不是想靠这个给车企创造一个关爱用户的机会。车企现在跳出来兜底,说白了,就是安抚一下那些还不太能接受买电动车也要交税这个现实的用户。当然,代价是自己要真金白银地掏钱。
这场补贴大戏,对家底厚实的传统大厂,比如奇瑞、吉利、长安来说,更像是一次游刃有余的用户回馈,还能博个好名声,事半功倍。可对于那些还在盈利边缘挣扎的新势力呢?尤其是像蔚来,本身就处在力求盈利的关键节点,还要额外拨出一大笔预算来应对政策的冲击,这压力可想而知。用这种方式来打响年末和明年初的营销第一枪,是不是明智,真的要打个问号。
说到底,车市内卷导致的每一次市场波动,都能催生出车企们各种花样的应对策略。它们像极了赌场里紧张的玩家,死死盯着对手的牌,生怕自己跟慢了一步。
其实,一个健康的市场,不应该只有无休止的内卷和价格战。让市场回归理性,让用户按需购车,而不是被各种福利和倒计时推着走,对整个行业才是长久之利。所以当车企把2026年的账单提前拍在你桌上,告诉你这顿我请的时候,你或许可以多想一想,这顿饭的背后,到底藏着什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