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一个榜单,真是让我有点意外。2025年第37周的轿车销量TOP10出炉了,五菱宏光MINIEV又杀回来了,直接拿下第一!一周卖出去1.17万辆,什么概念?相当于每分钟就有两台被开走,这热度简直“上头”得不行。更离谱的是,小米SU7居然冲到了第八名,一周干出5200辆,作为一款刚上市没多久的新车,这成绩简直是“支棱起来”的典范。而咱们的老朋友轩逸,作为榜单里唯一的燃油车,排在第五,还能守住阵地,你说它是不是有点“真香”?
说实话,看到这个榜单的第一反应是:新能源真的把市场给“打脸”了。以前谁能想到,十万块以下的车能干掉一众合资品牌?但现在呢?宏光MINIEV、星愿、海鸥这些小家伙们不仅没被劝退,反而越战越勇。尤其是MINIEV,3万多起步的价格,停车不愁、充电便宜,简直就是城市通勤的“买菜车”天花板。你别说年轻人不在乎续航,人家每天就跑二三十公里,谁还跟你拼长途?
再看第二名的吉利星愿,1.09万辆的成绩也不含糊。这车定位很聪明——比宏光大一点,比秦PLUS便宜一点,空间够用、颜值在线,关键是纯电续航也够日常周转。很多人说它是“老咕噜棒子”平台改的,但你看销量就知道,消费者根本不care这些,只要价格到位、体验不差,照样买单。有时候,老百姓要的不是技术多先进,而是实实在在的“真香”体验。
说到“真香”,比亚迪这次可真是全家桶出击。秦PLUS新能源第三,海豹06第四,秦L第六,海鸥第七,四款车齐刷刷上榜,这是什么实力?顶呱呱都不足以形容!特别是秦PLUS DM-i,7.98万起的价直接把混动门槛打下来了,百公里油耗才三四升,加油站大叔看了都得摇头。关键是它不挑充电桩,有油就能跑,完全没有里程焦虑。难怪有人说:“以前是‘省油不开比亚迪’,现在是‘不买比亚迪才傻’。”
有意思的是,海豹06和轩逸同为5900辆,并列第四和第五。轩逸作为唯一杀进前十的燃油车,能跟一台插混新秀打个平手,不得不说日产的舒适性底子还是硬。座椅软得像沙发,开着不累,保养还便宜,家庭用户图的就是一个稳当。但你细想一下,轩逸这成绩背后是不是有点悲壮?整个榜单九个新能源,就它一个油车孤军奋战,未来压力只会越来越大。天塌了倒不至于,但“跌冒烟了”的风险可不小。
最让我惊讶的,还得是小米SU7,第八名,一周五千多台!要知道这可是二十万级的车,对标Model 3的定位。结果呢?它不仅没被劝退,反而成了“出片利器”+“装逼利器”二合一的存在。外观设计确实拿捏住了年轻人,轿跑线条、无框车门、智能座舱,拍照发朋友圈绝对走路摇头晃脑。而且小米生态打通得太顺滑了,手机一碰控车,智能家居联动,这套操作直接让很多传统车企脸都绿了。
不过话说回来,Model 3第十名,4900辆,看着不多,但你要知道它均价三十万往上,能在这种价位卖出这个量,特斯拉的品牌号召力还是顶的。只是和小米这么一对比,感觉特斯拉这几年产品更新有点“老咕噜棒子”那味儿了。反倒是小米,把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玩出了新花样,连雷达和摄像头布局都被网友做成梗图疯传。这哪是造车?分明是把手机那一套搬到了马路上。
横向对比一下,如果你预算有限,只想代步,宏光MINIEV、长安Lumin、海鸥这类微型车绝对是首选。别笑它们小,夏天不怕堵、冬天不怕停,充电一次几十公里够用一天,养车成本低到让你怀疑人生。但你要跑高速多、对空间有要求,那秦PLUS、海豹06这类插混才是正解。油电混合,没有续航焦虑,动力还强,百公里加速七八秒,红绿灯起步都能让你上桌第一个动筷。
至于小米SU7和Model 3,更像是两种路线的对决。一个靠生态、靠设计、靠营销,一个靠品牌、靠自动驾驶技术积累。小米赢在“新鲜感”,特斯拉赢在“可靠性”。但你说谁更值得买?我觉得取决于你是“科技发烧友”还是“实用主义者”。要是你手机是小米,家里一堆IoT设备,那SU7简直是为你量身定制。但如果你经常长途自驾,看重FSD潜力,那Model 3依然有它的不可替代性。
最后聊聊安全性和智能化。现在的国产车在这方面真是卷疯了。像秦L、海豹06这些车型,L2级辅助驾驶基本标配,主动刹车、车道保持、盲点监测全都有。小米SU7更是堆料狂魔,激光雷达、高算力芯片、城市NOA直接拉满。相比之下,轩逸虽然也有辅助系统,但总觉得像是“后配”的,不够智能。动态稳定控制系统调校上,新能源车因为重心低,过弯稳定性普遍更好,这点开过的人心里都有数。
总结一下,这份榜单透露出几个信号:一是新能源已经从“趋势”变成“主流”;二是性价比依然是王道;三是智能化正在成为新的竞争高地。五菱靠低价打天下,比亚迪靠技术铺产品线,小米靠生态讲新故事,而轩逸这样的燃油车代表,则在用舒适和口碑做最后坚守。
那么问题来了——
这样的市场格局,你会考虑买一台新能源代步吗?
如果要在SU7和Model 3之间选一个,你喜欢哪个?
轩逸还能撑多久?你会怎么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