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新闻说北京地铁的新标准要改了,最快明年就能实施。我特意查了下具体内容,发现这回变化挺大的。最让我惊讶的是地铁最高时速要从100公里提到120公里,这可不是小事儿。以前坐地铁从回龙观到国贸要四十多分钟,要是提速了,说不定能省个五到十分钟,早高峰抢座位的时候说不定能多抢到几个。
不过提速这事也有点矛盾。我问了几个地铁司机朋友,他们说提速虽然快,但对轨道维护要求更高了。新标准里还提到了快慢车模式,快车平均速度得有72公里每小时,慢车也得48公里每小时。这让我想起上周坐地铁10号线,经常有乘客抱怨换乘太慢,特别是西二旗站那条120米的换乘通道,现在新标准说要装自动步道,这下换乘时间能少一半吧。
服务方面的新东西更多。像我经常去故宫玩,以后地铁站里可能直接就能寄存行李,不用再提着大包小包挤车了。还有站内能开便利店和展览区,但听说商业面积不能超过站厅的30%。这点我挺支持的,要是商业太多影响疏散就麻烦了。不过上次坐地铁看到有人在站台卖烤肠,确实有点挡路,希望这次能管得严点。
安全方面的新要求看得人心头一松。以前听说地铁漏水特别闹心,特别是下雨天站台地面湿滑。新标准说要在容易渗水的地方用特殊材料,连地震雷击这些灾害都有应对措施。但不知道这些新技术成本会不会太高,会不会影响票价?现在坐一次地铁已经快二十块钱了。
最让我好奇的是那些绿色技术。听说以后建地铁站像搭积木一样拼装,工期能缩短四成。这让我想起去年去雄安新区,那边工地用的装配式建筑确实快很多。还有说要用节能灯,根据光线自动调节亮度,这样省电的同时会不会影响照明?上次坐地铁晚上觉得灯光太暗,差点摔了一跤。
新标准里提到要废止旧的《设计规范》,这让我想起前年坐地铁5号线时遇到的故障,当时司机说是因为轨道老化。这次改用永磁电机和智能控制,可能故障率会低很多。但不知道这些新技术会不会导致维修成本增加,到时候会不会转嫁到乘客身上?
现在网上有人说提速后噪音会变大,住在地铁沿线的朋友可愁坏了。还有人担心快车和慢车混跑会不会更堵,就像高速路上货车和轿车走一个道似的。我查了下资料,上海15号线用了类似模式,早高峰延误少了点,但晚高峰反而更挤了。
最让我意外的是新标准里提到要建旅游服务中心,以后坐地铁旅游可能方便多了。不过我担心人太多会变成第二个王府井站,上次周末去那儿差点被挤成相片。要是能像香港那样分时段管理商业区就好了,工作日卖东西,周末留出应急通道。
听说2026年新标准实施后,地铁可能推出分时票价,坐快车要多花钱。这对上班族来说可能是个负担,但又能理解,毕竟快车道维护成本高。我还听说以后乘客能参与车站设计,这回终于能吐槽地铁设计不合理的地方了,以前总觉得地铁站设计像个迷宫。
总之这回新标准改得挺全面,但具体效果还得看执行。希望以后坐地铁别再挤成沙丁鱼罐头,换乘别再像迷宫,票价别涨太快。要是能像新闻里说的那样,地铁站变成城市客厅,那北京的交通压力真能缓解不少。不过这么多新技术,到底能不能按时实施,还得等明年见分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