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理想、小米6月交付成绩大对比:谁才是家庭首选?SUV热度再升温!
6月新车榜单出炉那天,天气闷得厉害。我坐在楼下小区的长椅上刷手机,朋友圈里全是汽车自媒体在晒数据。零跑48,006台,小鹏34,611台,小米超过2.5万,理想36,279辆……脑子里一下子乱成一锅粥。这年头,新势力卷得像超市促销一样,一个比一个拼。
最先跳进我视线的是零跑。4万8千多台,这数字放到两年前真不敢想。邻居老王家刚换了辆C系列,说配置像极了“半价理想”,后排通风加热、激光雷达、800V快充,全都有。他家孩子天天嚷着要带同学兜风,我看着都眼馋。有时候晚上溜弯儿碰见他,他总爱说一句:“现在买车,不就是图个实惠和智能嘛!”我心里嘀咕,这波零跑确实抓住了不少家庭用户的心思。
小鹏这回也挺猛,三万四千多辆,同比涨幅224%。连续八个月交付破三万,看起来有点底气。我前阵子试驾过X9,那种MPV的大空间让我差点动摇,要不是媳妇坚持轿车省油好停车,我估计早下单了。据说P7+销量也很稳,每次路口等红灯,总能看到几辆P7停在旁边,大屏幕亮着导航界面,看着就科技感满满。
小米这边呢,有点意思。六月份掉到了2.5万辆,比之前两个月少了一些。我有个同事抢到了SU7,但最近一直犹豫要不要换YU7。他微信发语音问我:“你觉得新出的YU7怎么样?锁单24万台啊!”其实答案挺明显,现在大家都盯着SUV类型——毕竟国内市场近一半乘用车都是SUV,占比49.7%,已经快成主流选择。这几年特斯拉Model Y卖得飞起,而Model 3就没那么火爆,道理很简单,中国人喜欢大空间、大后备箱,还有高坐姿开起来舒服些。
顺嘴提一句,小米发布YU7当天群聊炸锅,好几个朋友直呼手慢无缘锁单。不过他们也承认,现在观望情绪浓厚,都想着等等看产能跟不跟得上。“肉烂锅里”,反正钱还没离开小米生态圈,对品牌来说影响有限,就是消费者心态微妙变化罢了。
再看看蔚来和奔腾,也各有收获。蔚来六月卖出去将近2.5万辆,同比增长17.5%。而奔腾更是低调地冲到1.8万辆,还创下半年销售新高。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国产品牌越来越懂国人胃口,从价格到配置,一步步抠细节出来。不夸张地讲,以前身边没人聊奔腾,今年倒是真听过好几次有人推荐,说保养便宜、省心耐造,用作上下班代步或者接送娃特别合适。
岚图和阿维塔,两家六月销量都稳定在1万辆左右,同比增速分别83%和117%。朋友老刘去年买的就是岚图,他常挂嘴边的一句话:“买新能源,就怕变数太多。”但从实际体验来看,他觉得智驾系统越做越成熟,上手容易,平时堵车还能解放双脚,“唯一烦恼就是偶尔APP连不上网。”
话题转回来,新势力们各显神通,各找各的位置站稳脚跟。今年市场分化特别明显,你追我赶的戏码不断上演。有趣的是,每家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活:比如小米靠技术普惠+生态整合打天下;鸿蒙智行把华为ADS 3.0塞进各种合作车型,高阶智驾一步到位;还有理想,通过增程路线走出自己特色,把李想那股“怼天怼地”的劲头慢慢收敛,如今变成务实派代表之一——今年主动降低目标,还调整组织架构,不再天天微博输出金句,但企业气质却更沉稳扎实起来。
讲真,我身边原本最爱谈论特斯拉的人,现在讨论最多的是国产品牌之间怎么卷配置、卷价格,以及到底选哪款最划算。有一次饭局,同桌五个人三个谈起零跑,说这个牌子的策略灵活,没有包袱,该学就学,不扭捏。一番争论下来,有人感慨“现在创业公司不能端架子,否则机会全被别人抢走。”
如果说2024年属于SU7爆发式增长,那2025年初夏的小米则把希望押注于YU7 SUV型产品。从营销角度看,无论雷军还是余承东,都擅长用话题制造流量裂变,只不过一个偏温柔,一个偏锋利。但归根结底,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还远未定局,“强而不霸”给后来者留足机会窗口,这一点大家私下聊天时共识蛮强烈的——没有谁可以松懈下来喝茶吃瓜,全员战斗状态持续在线中。
写完这些,再瞄一眼阳台上的绿萝,好像又冒出了新芽。每当看到汽车行业这样你追我赶,总会想到自己刚毕业那会儿租房攒钱日夜琢磨怎么省下一笔首付,如今轮到选新能源,又是一场信息焦虑与幸福纠结并存的小考验吧。不知道你有没有类似困扰?反正我们这一代人在选择的时候,总习惯左挑右拣,也许哪一天某个决定,就让生活方向彻底拐个弯儿呢?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购车建议或汽车定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