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快的高铁就要来了?别逗了,这哪是高铁,这分明是要把成都和重庆这两个老冤家直接焊在一起。
明年,代号CR450的动车组就将在成渝中线高铁上全面测试。这个车头被拉长到15米,身高还矮了20厘米的家伙,正在湖北那段近300公里的线路上,每天像个疯子一样折返跑。目的只有一个,刷够60万公里的里程数,一公里都不能少,然后就能正式载客运营。
它跑起来的目标不是350公里时速,而是400公里。这意味着,现在成都到重庆最快也要一个多小时,未来可能只需要50分钟。一杯咖啡的时间,人就从成都的太古里瞬移到了重庆的解放碑。
过去,成渝之间,从官方到民间,那股子暗中较劲的火药味谁都闻得到。虽说也谈合作,但心里想的可能更多是怎么比对方更胜一筹。现在好了,国家直接下场,修了成渝高铁和成渝客专两条线还不够,觉得你们贴得还不够近,于是第三条、也是最直、最快的成渝中线高铁在2022年就批了。
原因很简单,那两条老线路早就被挤爆了。高峰时段客座率长期是100%,每天超过100对列车在跑,日均客流超100万人次。新建的线路,单向一年就能再输送3200万人次,这根本不是解决拥挤问题,这是在为未来15年日均25万人次的客流爆发做战略储备。
更有意思的是,这条新线不走寻常路。它没有沿着已经发展起来的区域走,而是直插过去成渝之间的高铁真空地带,比如大足、安岳、乐至这些地方。这些以前被夹在两大城市光环阴影里的小县城,突然就被拉到了聚光灯下。大足区规划的石刻文旅新城,据说能吸引超过50亿的文旅投资。线路的终点,一边是成都站,另一边是重庆科学城站,一个搞基础研究,一个搞成果转化,创新链条直接给你物理闭环。
当然,把最快的铁路放在这里,眼光绝不仅仅局限于盘活几个县城。
这背后,是一盘更大的棋。当外部环境越来越不确定的时候,一个强大的、繁荣的西南大后方,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抗战时期,正是西南地区保存了中国最后的工业火种。今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定位,几乎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平起平坐,就是要打造中国经济的第四极。
成都已经是大陆第三个拥有双机场的城市,重庆的第二机场也批了。产业也在从东部沿海向这里有序转移。所有这些布局,都是为了让西南地区富裕起来,成为一个可靠的战略备份。
所以,CR450选择在成渝首发,就一点也不奇怪了。这条线路高达85.66%的桥隧比设计,意味着它大部分时间都在桥上或隧道里穿行,这使其在自然灾害中的抗损毁能力比现有线路提升了50%。这不仅仅是交通线,在极端情况下,它就是一条西部生命线。
最终,所有这些动作,都指向一个目标:加速融合,让成都和重庆从两座城市,变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未来的某一天,当一个成都的年轻人,早上还在家吃着小面,50分钟后就已经坐在了重庆同事的办公桌对面,或许他才会真正意识到,那条呼啸而过的全球最快高铁,改变的不仅仅是时间,而是一个时代的格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