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出了一件不太妙的事儿,说的是本田北美的安大略省Alliston工厂停摆了一周。这家工厂主要生产思域和CR-V,两个妥妥的爆款车型,突然关停,不仅车主要多等几天提车,连汽车行业深藏的“芯片焦虑”又被狠狠揭了开。看来这事儿,和买车的你我息息相关。
其实,一看到“芯片”这两个字,估计不少人脑海里就自动闪回两年前闹芯片荒的场景。买车等三五个月是常态,热门配置还得“加钱等货”,谁喊句“稳了”,网友都会骂回去:稳?买车的事儿就没稳过!而这次本田工厂停工,问题说来说去还是芯片供应链的毛病。虽说这两年芯片荒缓解了些,但芯片供应并没有真的大喘气;原来那些因为芯片短缺临时减产的故事,没落幕,现在又有实锤证明,“芯片敏感症”还是困扰着咱们的汽车行业。
自动驾驶、车载系统都是高精尖技术,听起来很高级,但可惜的是,这优等生的“大脑”到现在还时不时“掉链子”。汽车芯片的生产周期长,供应弹性也低,上游只要哪儿稍微打个喷嚏,下游的生产线立马卡壳。问题出在哪里?说白了,产业链上游的不确定性才是罪魁祸首。这次本田干脆来个连环停工,显然问题没那么简单。
对咱普通人来说,这种缺芯风波虽然听上去离我们八丈远,却直接挂钩到买车。尤其是那些打算买进口版CR-V或者思域的小伙伴,这次本田工厂停一周,产能缺口一时难以补上,交车周期恐怕要拖延。而更扎心的事儿是,如果供应短缺持续扩大,“加钱提车”这套路极有可能重出江湖,车价上浮、提车排队那不是科幻,是很可能的未来。
凡事要从两面看,问题背后也有亮点。近年来车企面对芯片供应链波动,各种花式调整还是值得点赞。比如将多款热门车型改从国内组装,以缓解进口原厂车的缺货压力。这类应对策略虽然不能立竿见影,但确实让交付周期缩短了不少。然而,消费者依然对“买车托节奏”的现状耿耿于怀。毕竟,说的再好听,等车,谁都觉得闹心。
本田这次停工,算是给大家提了个醒:芯片供应链不稳定这个病,还没完全治好。不光本田,捷豹路虎、特斯拉这些牌子也少不了各种配件波动的烦恼。我们不禁会问,汽车行业的芯片问题真的能彻底过去吗?全球化的产业链上游是否正在酝酿新的破解方式?
当坊间热议汽车“加钱排队”的悲伤故事时,其实个人有感而发:这不过反映了一个现实,一块芯片的小缺口,能拖垮工业大佬们的“大工程”。但反过来想,要是芯片荒让技术迭代更迅速,竞争更充分,总归对消费者是件好事,不是吗?问题在于,我们能不能等到这一天。
不说了,想买车的你是不是该多点耐心?还是你觉得,自家小区楼下停着的车,就差那么点芯片光芒?评论区等你吐槽,别的不问,就问一句,汽车行业的芯片焦虑,到底还要折腾多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