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箱巨头生死劫 电动浪潮下的突围与重生
电机呼啸而过。
传统变速箱的黄金时代,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崩塌。
01 颠覆,电机重塑驱动逻辑
电动机从起步那一刻就能爆发最大扭矩。
根本不需要多档位变速箱来调节。
特斯拉Model 3 只用一个固定齿比。就能实现3秒多的百公里加速。
比亚迪EV系列 同样如此。
保时捷Taycan?也仅在后桥增加了一个二挡。
本质已变。
传统变速箱曾是燃油车的“核心大脑”。
价格能占到整车成本的15%-20%。
但现在。电动时代。齿轮的狂欢谢幕了。
02 阵痛,巨头遭遇生存危机
利润暴跌是最直接的信号。
爱信2022年利润从460亿日元暴跌至216亿日元。
堪称腰斩。
丰田开始“抽身自保”——宣布抛售至少12.5%的爱信精机股份。
交易金额约10亿美元。
采埃孚同样艰难。
虽然2022年全球销售额达438亿欧元同比增长14%。
但传统变速箱业务仍在下滑。
ZF计划在未来六年内裁员1.2万至1.8万人。
相当于德国总部员工的四分之一。
大众已关闭多个手动变速箱工厂。
中国自主品牌也不再依赖ZF和爱信。
纷纷自主研发电驱和混动系统。
03 转型,三大路径谋求新生
巨头没有坐以待毙。
它们正通过三条路径绝地求生。
· 专攻特殊领域
重型电动卡车在爬坡时需要放大扭矩。
多速变速箱仍然价值巨大。
采埃孚已经为重型电动卡车推出了集成两挡变速器的电驱桥系统。
· 抓住混合动力市场
在完全电动化之前混动车将长期存在。
采埃孚为传统车企提供8挡、9挡混动专用变速箱。
将发动机和电动机完美结合。
比亚迪的DM插电混动系统则采取另一条路径。
用专门的电子化混动变速器(E-CVT)替代传统多挡机构。
· 从硬件到软件的蜕变
百年积累的核心竞争力是对汽车动力系统传递控制的深刻理解。
这些知识正被转化为软件代码。
竞争的本质已经改变。
从谁家的齿轮造得更好变成了谁的软件算法更聪明。
04 中国挑战,本土供应链的快速崛起
就在这些老牌巨头艰难转型时中国企业正在快速崛起。
当采埃孚还在为其两挡电驱桥构筑专利壁垒时。
中国供应商已经开发出集成度更高、成本更低的 “八合一”电驱总成。
并率先进入了800V高压平台时代。
更颠覆的是特斯拉Cybertruck的方案——
用四个电机独立驱动四个轮子。
通过电脑软件精准控制每个轮子的扭矩。
这种电子架构从根本上瓦解了传统传动技术的价值。
比亚迪、吉利、蔚来全自己搞电驱系统。
压根不找传统巨头买。
05 未来,软件定义驱动时代
采埃孚已停止内燃机传动系统的开发。
全力转向混动和纯电领域。
他们将传统“变速箱部门”与“电驱动部门”合并。
重组为一个新的事业部专注于电驱系统。
爱信推出了“Xin1”多合一电驱架构。
未来甚至计划推出5合1、8合1的集成方案。
涵盖热管理和充电模块。
竞争已进入新维度。
从机械精度到软件算法。
从单一部件到系统集成。
谁能把硬件和软件完美结合谁才能活下去。
曾经垄断变速箱市场的巨头们。
正在将自己百年的技术积累像基因一样植入新能源汽车这个全新的生命体中。
它们不再是纯粹的“变速箱公司”。
而是电动汽车生态链的重要一环。
消亡的从来不是技术本身。
而是拒绝进化的思维定式。
燃油时代的轰鸣正在消散。
但动力传递的效率之争从未停止。
只是战场从看得见的齿轮箱转移到了看不见的软件算法和系统集成中。
这场百年未有的变革还在继续。
好戏才刚刚开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