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咱们中国的老百姓来说,买车是件大事,尤其是在选择一辆能装下一家老小、周末又能去郊外撒欢的SUV时,心里总会反复掂量。
车子要大,要气派,开出去有面子,但一想到每个月加油站里噌噌往上涨的数字,那份喜悦可能就得打个对折。
很多人心里都有个老观念,觉得国产车虽然配置高、价格实惠,但在油耗这个“硬功夫”上,总比不过那些经验老到的合资品牌。
可事实真是如此吗?
今天,我们就来聊两款市场上卖得特别火的国产SUV,看看它们的油耗表现,是不是真的能让我们放下顾虑,既享受到宽敞舒适,又不用为油费过分焦虑。
我们先来看看吉利推出的博越L。
这款车一上市就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造型设计非常前卫,有种未来座驾的感觉,再加上有沃尔沃的技术底子加持,很多人都对它的品质充满了信心。
坐进车里,那种扎实的用料、科技感十足的大屏幕,确实让人觉得国产车这几年的进步是实实在在的。
动力方面,无论是1.5T还是2.0T的发动机,开起来都感觉劲头很足,日常超车、上个陡坡,基本不会让你觉得力不从心。
然而,强劲动力的背后,油耗表现就成了大家最关心的话题。
在各大汽车论坛和车友群里,关于博越L油耗的讨论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真实情况远比厂家公布的理想数据要复杂得多。
根据大量车主的真实反馈,我们能拼凑出一个更接近现实的画面。
如果你的日常行驶路况比较好,比如在郊区或者不那么拥堵的城市里,综合油耗维持在百公里8升左右是完全可能的,有些驾驶习惯比较温柔的车主甚至能开到7.5升。
这个数据对于一台超过1.6吨重的SUV来说,其实已经算得上是主流水平,并不算费油。
真正的考验来自于交通拥堵的市区。
许多在一二线城市通勤的博越L车主表示,一旦遇上早晚高峰,走走停停的路况会让油耗数字迅速攀升。
表显油耗达到10升以上是家常便饭,如果再赶上夏天开着空调堵车,数字跳到12升甚至更高也并不稀奇。
这主要是因为车辆在低速蠕行和频繁启停的状态下,发动机的燃油效率是最低的。
相反,一旦车辆跑上高速公路,博越L就立刻展现出它省油的一面。
多数车主反映,在时速120公里巡航时,油耗可以稳定在6.5升到7升之间,如果路况极好,能保持80到100公里的匀速行驶,甚至有车主开出过低于6升的惊人数据。
当然,还有极个别车主在特定路段跑出了接近5升的成绩,但这更多是理想工况和驾驶技巧结合的产物,对普通消费者参考意义不大。
对于动力更强的2.0T版本,油耗自然会更高一些。
根据第三方油耗统计软件的数据,2.0T车型的平均油耗普遍比1.5T高出将近1升,大约在8.8升左右。
换算下来,如果一年行驶一万公里,使用95号汽油,2.0T车型每年的油费大概要多支出近千元。
这笔账,对于追求极致性价比的家庭来说,是需要认真考虑的。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另一位重量级选手——长安CS75 PLUS。
作为SUV销量榜上的常青树,这款车的群众基础非常雄厚。
它凭借着大气的外观、宽敞的空间和那套备受好评的“蓝鲸”动力系统,赢得了无数家庭的青睐。
很多人选择它,就是看中了它那强劲的动力表现,那么,这头“蓝鲸”的饭量到底大不大呢?
通过观察车主们的反馈,我们发现CS75 PLUS的油耗情况和博越L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它的1.5T车型在城市综合路况下的油耗表现,同样集中在9升上下。
如果路况顺畅,驾驶平稳,可以控制在8升多,但如果身处拥堵的城市核心区,油耗同样会轻松突破10升大关。
很多车主对此表示理解,他们认为,选择这样一款动力充沛的国产SUV,就是为了获得比同价位一些合资车更爽快的驾驶感受,多付出一点油耗是在预期之内的。
而CS75 PLUS的2.0T版本,动力体验更上一层楼,油耗自然也水涨船高。
在市区通勤,油耗达到11到12升是比较常见的情况。
这些车主的心态普遍比较坦然,他们觉得,买一台接近1.7吨重、拥有超过230匹马力的纯燃油SUV,就不可能指望它有小型轿车那样的油耗。
他们更看重的是车辆在满载、开空调、爬长坡等高负荷情况下的从容表现,这种动力储备带来的安心感,是他们愿意为之买单的。
和博越L一样,CS75 PLUS在高速路况下的燃油经济性也相当不错,时速100到120公里巡航,油耗基本都能维持在7升左右,证明了其发动机在高效区间的运行效率是值得肯定的。
综合来看,博越L和CS75 PLUS这两款代表了目前中国品牌顶尖水平的燃油SUV,在油耗上呈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在高速和良好路况下的表现,已经完全可以和主流合资品牌看齐,甚至更好;但在城市拥堵路况下,受限于较重的车身和偏向动力响应的发动机调校,油耗确实会偏高一些。
但这能说明我们的国产车依然是“油老虎”吗?
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必须明白,如今的中国品牌造车理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它们不再是过去那个只会堆砌配置、而在核心技术上有所欠缺的追随者。
相反,它们在底盘调校、车身刚性、安全性以及动力总成的研发上投入了巨大精力。
比如,这两款车都拥有非常扎实的底盘,高速行驶时稳定性很好,能给驾驶者很强的信心,而这些都需要更坚固、更重的车身结构来支撑。
同时,为了满足消费者对“开起来有劲”的需求,它们的发动机调校也更偏向于动力输出,涡轮介入更早,响应更积极。
这一切,都使得它们在驾驶质感和动力体验上,已经超越了不少同价位的合资车型。
因此,当我们评价它们的油耗时,不能简单地用一个绝对数字去衡量,而应该把它放在一个“价值-成本”的体系里去看待。
它们用略高于日系同行的市区油耗,换来了更强的动力、更稳健的底盘和更厚道的用料。
与同样注重性能和质感的德系、美系合资SUV相比,它们的油耗水平其实相差无几,但价格却要亲民得多。
这正是中国品牌汽车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在保证产品综合实力的前提下,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性价比极高的选择。
所以,如果你大部分时间都在路况良好的地方行驶,或者对动力有着较高的要求,那么这两款国产SUV无疑是非常值得考虑的,它们的油耗表现并不会成为你的负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