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胎这件事,说它是马路上的“隐形杀手”一点不夸张。
老司机们常说:“轮胎用五年就该换,别等出事才后悔。”这话听着糙,但真有道理。
去年夏天,我表哥在高速上开车,开着开着突然方向盘猛地一抖,紧接着车身猛地往右偏。
他回忆说,那一瞬间后背全冒冷汗,好在反应快,死死握住方向盘慢慢减速,最后靠边发现右后轮爆了。
事后检查发现,轮胎侧壁鼓了个鸡蛋大的包——这鼓包就是轮胎内部结构断掉的铁证。
轮胎鼓包:看不见的定时炸弹
很多人觉得轮胎只要没漏气、没裂口就能接着用,其实大错特错。
我咨询过汽修厂老师傅,他说轮胎侧壁鼓包基本等于判“死刑”。
轮胎里面不是实心的,中间有一层叫帘布层的钢丝网兜着气。
要是你开车碾过减速带太猛,或者轮胎蹭到马路牙子,帘布层就可能被拉断。
这时候外层橡胶就像漏气的气球,被气压顶出个鼓包。
有组数据说,国内高速公路上爆胎事故里,超过60%都是侧壁鼓包引发的。
去年河北高速上就有个真实案例,一辆SUV在暴雨中爆胎失控。
监控显示,车辆行驶中右后轮突然鼓包爆裂,车身瞬间甩出十几米撞上护栏。
事后交警发现,这辆车轮胎已经用了四年半,侧壁有明显褶皱——这就是鼓包的前兆。
老师傅提醒,每周洗车时瞄一眼轮胎侧面,要是摸着有凸起或者看到橡胶开裂,别犹豫,直接换胎。
老化轮胎:橡胶会“变老”
除了鼓包,轮胎老化也是隐形杀手。
我家楼下老王有辆开了八年的车,去年夏天胎侧突然裂开一道缝。
汽修店检测发现,橡胶老化到用指甲一刮就掉渣。
老师傅说,橡胶就像人的皮肤,超过五年就开始“长皱纹”。
特别是常停在露天的车,紫外线会让橡胶分子断裂,胎侧出现网状裂纹。
有研究显示,正常使用的轮胎,五年后强度会下降30%以上。
去年深圳有个新闻,车主王女士的轮胎用了六年,某天下雨后胎压突然报警。
她把车开到维修店,师傅一测胎压只剩1.8Bar(标准是2.3Bar),轮胎侧壁已经塌陷。
原来橡胶老化后弹性变差,受热膨胀就会漏气爆胎。
现在很多4S店建议,即便轮胎没明显磨损,用到第六年也得强制更换。
胎压:被忽视的致命细节
胎压这东西,高一点低一点看着无所谓,实则暗藏杀机。
我同事小李有次去自驾游,出发前图省事没检查胎压,结果高速上左前轮爆胎。
后来发现他胎压打到3.0Bar(标准2.5Bar),过收费站减速带“咯噔”一下,轮胎直接炸了。
高速上胎压过高,遇到颠簸就像被锤子砸,特别容易爆裂。
但低胎压更危险。
去年安徽发生一起离奇事故,一轿车胎压只有1.5Bar,跑高速时胎侧像麻花一样弯折,橡胶发烫冒烟,最后爆胎起火。
这是因为低胎压会让轮胎反复弯折,内部钢丝层像揉面团一样变形,温度飙升到120℃以上就会断掉。
现在很多车都带胎压监测,但很多人不知道,冷车时胎压才准,刚跑完长途立刻测会不准。
老司机都知道的保命细节
雨季前必查胎纹:我表哥去年夏天差点出大事,积水路面打滑,轮胎花纹只剩1.5mm(标准4mm),刹车距离多出十几米。
现在他每年雨季前都要测胎纹,低于3mm就换胎。
备胎也要管:有回高速上看到奇葩事,车主爆胎后换备胎,结果备胎是五年前的,橡胶硬得像石头,根本咬不住地面。
记住:备胎超过三年就得换。
过坑要减速:新疆的杨师傅跑货运十几年,他的经验是遇到大坑提前50米减速,让轮胎慢慢下去。
急刹车冲进坑里,轮毂都能撞变形。
爆胎时的生死3秒
真遇到爆胎千万别慌。
去年杭甬高速上有位女司机,右前轮爆胎时死死踩刹车,结果车头直接撞护栏。
正确做法是:双手紧握方向盘,松油门靠发动机制动,等车速降到80km/h再轻踩刹车。
记住,爆胎时猛打方向比爆胎本身更危险!
现在很多新车带自动紧急制动,但技术也不是万能的。
去年广州有辆特斯拉爆胎后,AEB系统误判是障碍物,反而猛打方向导致侧翻。
所以关键时刻,还是得靠老司机那句话:“手稳比啥都强。”
你车上的轮胎安全吗?
说了这么多,你是不是该检查下自己的轮胎了?
看看胎侧有没有鼓包,胎纹深不深,胎压对不对。
特别是开老车的朋友,轮胎年限超过五年的,赶紧开去修车店测测强度。
评论区聊聊,你有过爆胎经历吗?
当时怎么处理的?
或者说说你检查轮胎的小妙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