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三界销售权变更,智界高管发声,我们终于能放开手脚冲刺了

最近,车圈里有个消息传得沸沸扬扬,说的是华为要对自己的汽车业务动大刀了。

具体来说,就是鸿蒙智行旗下的智界、尚界、享界这几个新品牌,要把销售和售后服务的主导权,交还给合作的车企和专业的汽车经销商。

消息一出来,很多人心里都犯嘀咕:这是怎么了?

问界不是卖得好好的吗,怎么突然要把亲儿子往外推?

华为三界销售权变更,智界高管发声,我们终于能放开手脚冲刺了-有驾

难道是华为觉得汽车这摊子事太复杂,自己玩不转,准备要“放手”了?

其实,如果我们把这事儿看成是华为的“退一步”,那可就想得太简单了。

这非但不是退缩,反而是一步深思熟虑、以退为进的妙棋。

这背后藏着的,是华为对于如何卖好汽车这件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一套全新的打法。

咱们今天就以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视角,好好聊聊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对我们买车又意味着什么。

首先,咱们得明白华为为什么要这么变。

这背后其实是华为的一个“幸福的烦恼”。

您想啊,现在您走进一家华为的旗舰店,通常是什么场景?

一进门,最显眼的位置摆满了最新的手机、平板、手表和耳机,人来人往,大家都在体验这些数码产品。

而那台几十万的汽车呢,往往被挤在一个角落里,有数据显示,在很多华为门店里,留给汽车的展位面积可能连15%都不到。

华为三界销售权变更,智界高管发声,我们终于能放开手脚冲刺了-有驾

这就带来一个很尴尬的问题:对于想买车的人来说,体验感很差。

买车毕竟是个大事,谁都希望在一个宽敞、专业、安静的环境里,好好看看车,跟销售聊聊。

但在一个嘈杂的数码卖场里看车,总觉得有点不对劲,像是去菜市场里挑钻石,环境和商品的价值不太匹配。

更重要的是,卖车的销售顾问也分身乏术。

一个优秀的手机销售,他可能对芯片性能、拍照像素了如指掌,但你让他马上切换角色,去给你讲汽车的底盘悬挂、三电系统、智能驾驶,这就有点强人所难了。

这种“兼职卖车”的模式,既不能给消费者最专业的解答,也限制了汽车业务的潜力。

智界的一位高管就坦言,独立建渠道之后“终于可以全力奔跑了”,这句话可以说是道出了心声,以前在数码店里,他们就像被捆住了手脚,施展不开。

除了门店体验的问题,还有一个更现实、更迫切的挑战摆在面前,那就是如何把车卖到更广阔的市场去。

现在新能源车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渗透率都超过一半了,这意味着主战场已经从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开始向三四线城市,甚至县城下沉。

谁能先占领这些市场,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可问题是,要在这些地方都建起和一线城市一样高大上的华为直营店,成本太高了。

华为三界销售权变更,智界高管发声,我们终于能放开手脚冲刺了-有驾

有分析指出,直营模式的建店成本,要比传统的授权经销商模式高出两倍还多。

这笔巨大的投入,即便是对华为来说,也是一笔需要精打细算的账。

如果只守着大城市,那就等于放弃了巨大的增量市场。

那么,面对这两个难题,华为是怎么解决的呢?

它的策略说白了就是“借力打力”,专业的事,还得让专业的人来干。

这次变革的核心,就是把智界这些品牌的销售和售后服务,交给像永达汽车这样全国性的大型汽车经销商集团,以及像奇瑞、北汽这些合作车企本身已经非常成熟的4S店网络。

这一招实在是高明。

这就好比华为是顶级的厨师,负责研发最美味的菜谱(核心技术、产品定义),而经销商和合作车企,就是遍布全国的连锁餐厅(销售网络),他们有现成的店面、专业的服务员(销售和维修技师)和成熟的管理经验。

华为只需要把“菜谱”和“品牌标准”授权给他们,就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把自己的“美食”送到全国各地消费者的餐桌上。

这么一变,对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好处是实实在在的。

首先,看车试驾方便太多了。

华为三界销售权变更,智界高管发声,我们终于能放开手脚冲刺了-有驾

以前你想体验一台智界S7,可能需要开车一两个小时跑到省会城市的大商场里。

现在,可能你家门口的汽车城里,就开了一家标准的智界授权店。

根据数据,合作车企的渠道网络覆盖率能达到惊人的87%,而华为之前的直营网络覆盖率大约在31%,这个差距一目了然。

以后在家门口就能摸到实车,试驾体验一番,决策成本大大降低。

其次,服务会变得更专业、更贴心。

接待你的不再是可能上一秒还在介绍耳机的店员,而是从业多年的汽车销售顾问。

他们能从你的家庭构成、用车习惯出发,为你推荐最合适的配置;能把金融贷款、保险理赔的门道给你讲得清清楚楚;能和你聊聊车辆的操控感受和后期保养的注意事项。

这种专业的交流,是建立信任、促成购买的关键。

再者,售后维修保养也更省心了。

汽车不是一次性消费品,后续的服务至关重要。

把售后交给合作车企成熟的4S店体系,意味着我们可以在本地享受到便捷快速的维修保养服务,再也不用担心一点小问题就要跑老远去指定的官方服务中心了。

华为三界销售权变更,智界高管发声,我们终于能放开手脚冲刺了-有驾

一小时车程内就有服务网点,这对于用车体验来说是质的提升。

看到这儿,可能有人会担心,华为把销售和售后都交出去了,那它还怎么控制品质?

万一经销商为了自己的利益乱来,砸了华为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品牌形象怎么办?

这一点,华为早就想到了。

它让渡的只是具体的执行环节,但最核心的“大脑”和“灵魂”依然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品牌的营销策略、全国统一的定价、服务流程的标准,这些都由华为来制定。

经销商就像是品牌的“正规军”,必须严格按照华为的指令和标准来操作,服务好不好,直接和他们的收益挂钩。

更不用说,车辆最核心的竞争力——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系统,这些都是华为的技术命脉,是别人拿不走的。

所以说,这哪里是“放权”,这分明是一种更聪明、更高效的扩张策略。

华为用自己的品牌和技术标准作为缰绳,让众多经验丰富的“赛马”(经销商和合作车企)在广阔的市场上为它驰骋。

这不仅用一种轻资产的方式,巧妙地解决了店面不足和渠道下沉的难题,也有效分散了经营风险,避免了像某些新势力那样,在市场波动时不得不面临大规模关店的窘境。

这充分说明,华为深刻认识到,汽车和手机终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商品,卖汽车需要遵循其自身的行业规律。

这一转变,展现了一家科技巨头在进入全新领域时的学习能力和战略智慧,也为整个行业的合作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