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车圈发生了一件特别魔幻的事儿。
一帮五大三粗的钢厂巨头,突然集体放下屠刀,开始研究起了“她经济”。
起因是长城老板魏建军老师不知道从哪本成功学里悟了,说中国家庭买啥,娘们儿说了算。于是欧拉这个牌子,咔嚓一下,就转型成了“更爱女人的新能源品牌”。
这操作属于典型的走火入魔。
什么叫爱女人?就是给你整上化妆镜、水晶挂件,车名必须是芭蕾猫、闪电猫,一听就是那种不吃饭只喝露水的小仙女开的。座椅加热?太直男了,我们叫“暖男模式”。
你别说,这套王八拳打出去,还真把市场干蒙了。第一年销量翻倍干到13万台,把蔚小理都按在地上摩擦。欧拉高管激动得在发布会上直接摊牌了,说男人的消费力不如狗。
好家伙,这一下捅了马蜂窝。
所有被价格战卷到心态爆炸的同行,瞬间醍醐灌顶,悟了。原来打不过同行,可以去团结大嫂啊。
于是乎,一场轰轰烈烈的“她经济修仙”运动,就这么展开了。
一时间,各种女神版、魔女版、花仙子版,如同雨后春笋,不,是如同雨后那个菌子,长得铺天盖地。核心特征就几条:名字必须软,颜色必须粉,内饰必须blingbling。
粉到什么程度?恨不得轮胎都是草莓味的,雨刮器一刮下来的是香奈儿五号。车里没个化妆台,你都不好意思跟友商打招呼。更有甚者,直接在后备箱给你塞个梳妆台,我寻思这是让你堵车的时候,直接在后备箱开始直播带货吗?这不叫开车,这叫移动的压缩毛巾,一浇水就膨胀成一个美妆蛋。
这种思路,我作为一个中年人,我也能设计。
搞个五米二的东风大卡,货箱改成步入式衣帽间,纯实木衣柜,天鹅绒地毯,试衣镜必须是爱马仕专柜同款。车名就叫“女王的灵车”,啊不对,是“女王的寝宫”。黄色叫慈禧太后限定款,红色叫血腥玛丽典藏版,粉色的叫齐妃贴脸输出款,得加钱。
这简直就是胡闹!
但你得理解他们为什么胡闹。
因为物理世界已经卷不动了,只能开始卷魔法了。
现在的汽车市场,不是什么存量竞争,那就是黑暗森林。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极限一换一。整个行业的毛利率只剩4%,这是什么概念?就是你现在去楼下开个兰州拉面,只要不往牛肉汤里兑水,利润都比这高。
价格战打到最后,就是大家手拉手一起跳崖。进口车以前是三年一小改,五年一换代,跟大姨妈一样准时。现在国产电车,一年给你改三次款,一个月几十款新车发布,比生产队的驴都勤快。
卷到最后,所有人都疯了。既然肉体上打不过,那就开始精神攻击,搞品牌玄学。
“她经济”,就是这个背景下的终极玄学武器。
你看,女性购车比例从十几年前不到两成,现在干到快四成,一年买走八百多万辆车,比德国全年的量还大。而且姐妹们舍得花钱,一半人预算超20万,六成人愿意贷款。这哪是用户,这简直是行走的印钞机。
但问题是,这钱不好赚。
因为这些车企搞“她经济”,从根上就歪了。他们不是真的在研究女性需求,他们是在研究他们想象中,女性会喜欢什么。这中间差了一个筋斗云的距离。
结果就是,欧拉短暂辉煌之后,销量直接腰斩。那些跟风的魔女、仙子,很多上市不到一年就坟头长草了。
为什么?
因为这帮人只想割韭菜,压根没想过韭菜也有脑子。
我严重怀疑,那些所谓的女性专车,就是一帮直男癌晚期患者,在会议室里关着灯,一边抽着烟一边拍脑门想出来的自嗨产物。
他们对女性的理解,还停留在二十年前的《知音》和《故事会》上。
“女人嘛,就喜欢粉色,喜欢亮晶晶的东西。”
但凡你做个市场调研,哪怕是问问你们公司前台的小姑娘,都会知道,大部分女生觉得芭TEYI色很土。那冲击力,堪比你送女朋友一个包,上面用中文宋体印着“爱马仕”。
写到这里,我发现我把车企比作修仙的,可能有点侮辱修仙这个词了。人家修仙好歹是奔着飞升去的,他们这纯属修炼自爆卡车。
更过分的是嘴上说着爱你,背地里给你上套路。
欧拉怎么崩的?嘴上喊着“更爱女性”,结果转头就被央视点名,偷偷给车换了个爷爷辈的旧款芯片,导航卡得不如我老爹的诺基亚。这操作,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
不光如此,里程虚标,质量问题,投诉量常年霸榜。好家伙,欧拉好猫、奇瑞小蚂蚁、长安奔奔E-star,这几个天天把“女神”挂嘴边的,在投诉榜上也是姐妹情深,手拉手一起上。
可爱是真可爱,坑爹也是真坑爹。
这背后是什么逻辑?
就是赤裸裸的“粉红税”。他们从骨子里就觉得,女性不懂车,不在乎配置,只要外观可爱,就能随便收割。
这就好比英伟达发布4090,老黄上台说,朋友们,今天我们不聊性能,不聊光追,我们这块显卡,外壳是Hello Kitty联名的,上面印的图可好看了,就问你们男生爽不爽?
男生不爽,女生也一样不爽啊。
资本总是低估消费者成长的速度。姐妹们被坑过几次,早就进化了。现在女性买车,最关注的是安全性、用车成本和舒适性。颜值?往后稍稍。
说真的,我最近在想要不要去整个按摩椅,腰不行了。
很多女性已经开始公开表达厌倦,觉得这种过分强调颜色、收纳的营销,是对她们智商的侮辱。雷军的评论区里就有女生留言,别老提防晒和化妆镜了,我们也不是没脑子,我们一样为性能和安全买单。
你看这几年,女车主占比高的车,特斯拉Model Y、比亚迪海豚,没有一个天天喊自己是女性专属的。它们就是单纯在同价位里,设计、性能、性价比做得好。
好东西,谁不爱?
有时候,打中女性需求的点,连车企自己都想不到。比如某款小型车,女车主超过70%,不是因为它粉,而是因为它车头短,对小个子女生视野特别友好。
这才是真正的需求痛点。
而最大的痛点,其实是安全。
一个残酷的事实是,几十年来,汽车安全测试用的碰撞假人,都是基于男性平均身材设计的。直到2022年,世界上才有了第一款女性假人。这意味着,在无数次碰撞测试中,女性的“数据”是被忽略的。所以有研究显示,系好安全带,女司机在车祸中重伤的概率比男性高73%。
你看看,这才是真正需要被解决的“女性友好”问题。
你连她的命都不在乎,还在那跟她聊化妆镜?
所以说到底,所有脱离产品谈营销的,都是耍流氓。品牌的核心价值,从来不是讲一个多感人的故事,而是你那个铁盒子本身,到底硬不硬。
车企们与其去取几个听上去很“她”的名字,不如想想怎么在看不见的地方,真正做到对所有人都友好。
因为最好的“女性友好”,就是把这辆车本身,做到极致的好。
就问你怕不怕?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