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比亚迪9月份各车型销量,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遥遥领先,各系列车型销量持续增长,优势地位稳如泰山

比亚迪9月份销量刷新了我的认知,近40万辆,具体是39.6万,这数字可不是闹着玩的。连续19个月销量突破30万,你说市场有多黏这事儿。说实话,我当时没想到它还能这么硬气,毕竟乘用车同比还有5.9%的小跌,按道理市场也挺卷的。大概有人会问,这连续增长到底哪里来的?我先抛个问题,销量好是车好,还是营销好?这事儿别急,我们慢慢拆。

我刚翻了下笔记,王朝和海洋两大系列9月合计卖了35万台多,几乎一半销售份额。王朝系列尤其值得瞧瞧。秦家族9月交付近6.8万台,已经稳居王朝销量王。它去年基础款直接冲到6.98万,这价格动作相当猛,明显往低端直接抛,那是为了抢占更大市场蛋糕——这点你们认同么?我个人觉得,比亚迪这招让秦家族对标A级轿车市场,直接冲击没有太多非绿牌拳头产品的细分,反正成本和供应链它控制得挺紧。

看懂比亚迪9月份各车型销量,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遥遥领先,各系列车型销量持续增长,优势地位稳如泰山-有驾

说到供应链,我得小吐槽一句。车企研发布局说是很严密,高效,但实际上更像煮饭做菜,材料有时候得临时替换,像缺原料时怎么调配菜谱一样。比如比亚迪能连续保持这么大体量,肯定风控做得好,供应稳定。之前我写过关于芯片短缺的事儿,简单来说,芯片缺货都让不少车企停线比亚迪少半截。算了,这段先按下不表。

回到王朝系列,除了秦,汉家族9月份只有8000多台,算是有点低迷。前两个月销量还算稳,但最近有下降趋势,不知道是不是竞争奔驰宝马奥迪那几款基础豪华轿车平替的优势开始动摇了?我和一个修理工朋友聊过这事,他说汉车开着挺舒服,但是智能系统和内饰升级没跟上其他合资品牌,尤其新款车型啥时候多点亮点没说透。那我心里一咯噔,是不是比亚迪太专注性价比,反而忽视了高端用户视觉和体验?估计确实如此。

同样在王朝里,唐家族改款后降价增配,销量回稳,是典型市场反应快的案例。它主打SUV比较实用,9月1.36万辆,日子好过点,不像汉一样跌得有点迷茫。用生活比喻,唐家族就是那种换汤不换药但味道变好了的家常菜,顾客回头率提升。而宋系列近2.4万台,165万左右价位,适合刚需小康家庭,性价比直接对标合资姐妹车型,很多年轻用户最爱。尤其是宋PLUS的18,000台多销量,证明消费者认同这一细分市场的价格性能比。

看懂比亚迪9月份各车型销量,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遥遥领先,各系列车型销量持续增长,优势地位稳如泰山-有驾

然后是海洋系列,真是比亚迪的秘密武器。9月卖了18.9万台,比王朝系列还多。海鸥5万多块的新能源车,一款纯电小车,关键是终端价格空前亲民,不少二线城市买菜代步首选。海豹发布以来,凭借7款车型打造的战斗力,一口气卖了5万多台。我猜这车卖得好,一部分原因是续航够用加上智能辅助驾驶加持,换句话说就是性价比杀手锏。

海狮冲出传统边界,交付超5万台,几乎顶替了之前火爆的护卫舰07,这说明比亚迪的小型MPV/商用车也不容小觑。大家都知道这部分市场细分扭曲,供应链要求极高,所以能连续产销这么多,对供应链管理极其严苛。简单说,就像一家餐厅连续供应大量菜品,厨房必须高效流畅无差错。

腾势品牌也有亮点。家里刚买腾势D9的朋友告诉我,开着确实档次感上去了,跟传统豪华车有得比。9月交付接近9000辆,累积8万多台,从一个细分豪华新能源市场来看,腾势算是逐步稳住了脚跟。可我个人觉得腾势还有提升空间,毕竟Z9和N7销量分别还是很小,感觉品牌扩张没那么快,主要还是要打磨口碑(这段话先发散)。

看懂比亚迪9月份各车型销量,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遥遥领先,各系列车型销量持续增长,优势地位稳如泰山-有驾

方程豹和仰望销量合计约2.5万台,仰望品牌则是奢侈品范畴,9月仅758台,证明这块市场实在有限。一位4S店销售对我说,方程豹是为了满足多样化客户需求,产品线很丰富,但起色还得看后续保养和用户口碑的链条能否打通。我体感这点还真是。车卖出去容易,后服务才烧脑。

说到服务,我忍不住想起一次授权维修交流,一个维修师傅抱怨说比亚迪车型过度集成设计,维修起来成本和难度上升不少,备件换起来不像以前那么简单了。你看,这种细节是不是说明了背后供应链调配有多复杂?别只看数字。

我算了下,汉家族基础款降到6.98万,百公里综合成本(充电+折旧)大概800元左右,比同价位燃油车省将近30%。这经济杠杆很直接。只是消费者心理还需养成电动车即成本更低的共识。大家真的是惯了吗?

看懂比亚迪9月份各车型销量,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遥遥领先,各系列车型销量持续增长,优势地位稳如泰山-有驾

这让我想问读者:你有没有关注自己身边这些畅销车的真实用车成本和保值情况?车卖得好,口碑必跟进才行吧?你觉得比亚迪的整体布局是继续加码中低端市场博取量,还是要在高端市场发力?我觉得两头都很难,但这不正是比亚迪这两年动作频频的原因么。

关于e2这款几乎难产车型,9月仅127台交付,累计不到3500台。市场奇怪的是,这车还不退市,不是孤品,就是还有部分库存压价清理。这让我想到,厂商保留这个车型是不是在等待某种价格或政策窗口?没细想过,但猜测一下总没错。

这市场上,一台车的销量背后,是供应链、定价、渠道、用户心理和品牌运营多方博弈,没一环放松,根本撑不住这输出模式。比亚迪妖魔化不了,毕竟它是同时兼顾了技术积累和市场布局的多线作战,再加上把产品做接地气的能力,建立了真实的护城河。

看懂比亚迪9月份各车型销量,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遥遥领先,各系列车型销量持续增长,优势地位稳如泰山-有驾

你对比亚迪销量背后的逻辑怎么看?是市场热度作怪,还是一个彻底转型成功的中国汽车巨头?后面还有多少潜力没被释放?留个悬念,等你我边开车边聊。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