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从“黑马”到“困兽”
2022年,哪吒汽车以15.2万辆年销量力压“蔚小理”,登顶新势力销冠,一度被贴上“下沉市场之王”的标签。然而短短三年后,这家公司却濒临崩盘:2025年1月销量仅110辆,同比暴跌97.76%,工厂停摆、员工讨薪、供应商围堵,三年累计亏损超180亿元。烧钱换市场的逻辑为何失效?这家曾创造神话的企业,还有机会起死回生吗?
一、崩塌三部曲:神话为何破灭?
1.战略摇摆:低端市场的诅咒与高端化的陷阱
哪吒的崛起始于精准卡位下沉市场。2018年推出的哪吒V售价仅5.99万元,凭借高性价比迅速占领三四线城市和网约车市场,B端销量占比超70%。但低价策略导致品牌长期被贴上“廉价网约车”标签,每卖一辆车亏损4.5万元,形成“卖得越多亏得越狠”的恶性循环。
2023年,哪吒突然转向高端化,推出20万+的哪吒S和跑车GT,试图复制蔚来、理想的路径。然而技术短板暴露无遗:哪吒S的400V充电架构落后竞品两代,车机系统频繁断网,GT跑车因续航虚标沦为小众玩具。两款车型年销量不足2.5万辆,仅完成目标的四分之一。相比之下,零跑汽车同样从低价车起家,但选择以增程式SUV(C11)逐步上探,2024年实现毛利率转正,验证了“稳扎稳打”的可行性。
2.资金链断裂:供应链崩盘与融资困境
2024年起,哪吒拖欠供应商款项超60亿元,核心部件断供导致工厂停产,国内三大生产基地仅剩桐乡工厂勉强运转。为续命,哪吒启动裁员(裁撤近半数员工)、债转股(70%债务转为股权),并寻求40亿E轮融资。然而,股东因“管理层决策失误”拒绝追加投资,地方国资也因工厂资质问题暂停输血。对比同样亏损的蔚来,后者凭借换电技术优势和高端品牌力,2024年仍获中东资本百亿注资,凸显哪吒在资本市场的信任危机。
3.信任崩塌:用户体验的致命溃败
2025年4月,全国范围的车机断网事件让哪吒口碑跌至冰点:导航失灵、蓝牙钥匙失效、App远程控制瘫痪,40万车主陷入“车变砖头”的恐慌。相比之下,比亚迪通过垂直整合供应链和自研车机系统,将故障率控制在行业最低水平,2024年销量突破300万辆,验证了“技术护城河”的重要性。
二、行业镜鉴:哪吒做错了什么?
1.技术投入不足:智能化竞赛中的掉队者
哪吒2023年研发投入仅占总收入的8.9%,远低于行业平均15%的水平。其车机系统依赖廉价服务器,导致百万用户并发时频繁宕机;智驾团队解散后,转而依赖华为、百度等第三方方案,失去核心技术掌控力。反观小鹏汽车,即便在亏损期仍坚持每年投入超50亿元研发XNGP智能驾驶系统,2024年城市NOA覆盖率已达90%,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2.盲目扩张:产能泡沫与资源错配
哪吒曾豪掷重金在南宁、宜春建厂,规划年产30万辆,但实际产能利用率不足20%,年亏损超10亿元。相比之下,理想汽车仅凭常州基地实现单月交付破5万辆,通过“爆款单品+精准扩产”模式控制成本。
3.用户运营缺失:从“为人民造车”到“被人民讨债”
哪吒早期依赖网约车市场,忽视C端用户运营。2023年直播带货翻车、售后断供等问题爆发后,品牌形象彻底崩坏。而蔚来通过“用户企业”定位,构建了高黏性社群,即便单车亏损仍保持70%的用户复购率。
三、绝地求生:三张底牌与三重风险
1.海外豪赌:东南亚能成为救命稻草吗?
2024年哪吒海外销量3万辆,泰国市场以溢价110%的哪吒V勉强支撑现金流。2025年计划以泰国KD工厂辐射东南亚,目标销量翻倍。但比亚迪ATTO3已连续两年蝉联泰国销冠,哪吒GT在当地既无性价比也无品牌力,突围难度极大。
2.IPO与融资:资本是否还愿买单?
哪吒母公司合众新能源2024年递交港股上市申请,但三年亏损180亿的财报数据让投资者却步。对比零跑汽车,其2023年通过“技术授权+代工”模式与Stellantis达成合作,获得15亿欧元注资,开辟了第二条增长曲线。
3.战略收缩:断臂能否重生?
关闭直营店、裁员70%、聚焦毛利率为正的出口车型,是哪吒的最后一搏。但研发团队仅剩300人,技术迭代能力存疑。威马汽车的教训表明,过度压缩成本可能导致产品竞争力进一步下滑,加速死亡螺旋。
四、行业启示:新势力的生存法则
哪吒的溃败揭示了新能源赛道的残酷逻辑:
-技术为本:没有核心技术的车企,规模越大风险越高(参考高合、威马);
-用户至上:低价策略可短期冲量,但品牌忠诚度需长期运营(对比比亚迪、蔚来);
- 财务健康:烧钱换市场需匹配融资能力,否则供应链崩盘只需一瞬间(如恒大汽车);
-战略定力:高端化需技术、品牌、渠道同步推进,盲目冒进等于自杀(对比零跑的渐进策略)。
结语:神话终章还是涅槃序曲?
哪吒汽车的命运,恰似其IP原型——逆天改命需要“剔骨还父”的决绝。若40亿融资到位、海外市场爆发、技术短板补齐,或有一线生机;若继续在资金、信任、技术的三重绞杀中沉沦,恐将成为新能源淘汰赛中最惨烈的案例。这场生死赌局,答案或许就在2025年。
(数据综合自哪吒汽车财报、行业研报及公开报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