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销52分钟订单破万,48小时破3万,这款定价11.98万起的纯电轿车,硬生生把激光雷达和城市NOA塞进了‘买菜车’的预算。 当比亚迪秦L EV还在用‘性价比’当护城河,小鹏掀了桌子:15万给你百万级智驾,油车看了连夜降价3.5万! ”
年轻人用真金白银投票,让小鹏MONA M03成了2025年现象级爆款。 单周狂卖8700辆,碾压日产轩逸等老牌燃油车;上市10个月累计交付15万台,连续11个月销量破万,把A级纯电轿车的冠军宝座焊死在身下。 狠的是预售战绩:1小时12566单大定,直接刷新新势力纪录,连小米SU7 Ultra都黯然失色。
比亚迪秦L EV首周破万的成绩曾让人惊叹,但小鹏的持久战打法更凶悍,3月单月峰值冲到16593辆,比秦L EV高出近40%。
户画像揭晓真相:70%车主是90后、00后,女性比例首次突破50%。 这群人不在乎“品牌底蕴”,只为“智能平权”买单。
小鹏MONA M03的野心写在设计里。
0.194Cd全球最低风阻轿跑造型,星芒灯组+隐藏式门把手,瞄准Z世代的科技审美。 比亚迪秦L EV的“龙颜美学”茶晶灰釉面,在年轻人眼里成了“老爸车”代名词。
空间利用率才是暗战核心。
MONA M03用4780mm车长和2815mm轴距,造出媲美B级车的后排腿部空间;621L掀背式尾箱能塞进1个28寸+4个20寸行李箱,放倒座椅直达1603L,比秦L EV的480L后备厢能装两倍婴儿车。 代价是溜背压低了后排头部空间,年轻人说:“颜值即正义,弯腰上车我认了! ”
小鹏把战场拉到自己最擅长的领域:15万级唯一标配城市NOA的车型。 顶配Max版搭载双Orin芯片+12摄像头,实测北京五环变道成功率92%,窄巷通行率100%。 通勤路线开三次AI代驾,系统就能自动复刻驾驶习惯,接管次数从5次暴跌至0.8次。
比亚迪的反击是“全系高阶智驾”,秦L EV的DiPilot 100仅支持高速NOA,城市领航要等年底OTA。 车主吐槽:“秦L EV的自动泊车连斜列式车位都认不出,小鹏APA系统没车位线都能停进去。 ”
小鹏打出“续航焦虑终结者”的牌:620km超长续航版卖12.98万,比秦L EV顶配便宜1万还多跑75公里。
实测夏季续航稳定在480km以上,冬季-10℃达成率81%,比秦L EV高7个百分点。 代价是能耗略高,用户算账:“多充一次电换少花2万,值! ”
补能效率暗藏玄机。
秦L EV的800V平台充电24分钟回血80%,小鹏400V平台需26分钟。 可小鹏车主反驳:“超充站覆盖少? 我一周只充一次! ”
小鹏被喷最惨的是底盘,后扭力梁悬架过减速带颠到“怀疑人生”。 比亚迪秦L EV的五连杆+后驱布局,麋鹿测试成绩碾压同级。 年轻人自嘲:“12万要啥五连杆? 省下的钱够换四年米其林轮胎! ”现实的考量是成本:小鹏用扭力梁省出2万元,全砸在激光雷达和8155芯片上。
牺牲舒适换科技已成默契。
某90后车主晒账单:“秦L EV的冷暖冰箱很实用? 我宁愿要小鹏的256色氛围灯,约会时妹子直夸浪漫! ”
爆款背后藏不住隐患。
小鹏全国网点不足比亚迪1/3,三四线城市车主修车得跨城奔波;二手市场更残酷:三年保值率预估比秦L EV低10%。 长辈的质疑直击痛点:“小鹏? 听名字像杂牌! ”
比亚迪用渠道碾压:6000家门店覆盖县城,刀片电池终身质保。 年轻人嗤之以鼻:“燃油车才天天跑4S店,电车连保养都不用! ”
“当轩逸降价3.5万求生,当大众ID.3慌忙加配激光雷达,这场由小鹏掀起的15万级‘智驾内卷’,早已超出性价比之争。 它抛给行业一个终极拷问:当智能科技成为刚需,你愿意为它放弃多少传统汽车的‘稳妥’?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