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开着红旗混动闯东北,零下10度跑完1500公里只烧一箱油,服务区那些排队充电的车主看我的眼神都变了
服务区停车,我降下车窗点烟。旁边充电桩前排着七八台车,有车主裹着大衣在寒风里跺脚,盯着充电屏幕上那个数字一点点往上跳。看见我这边发动机都没启动,其中一个走过来:“哥们儿,还有多少续航?”我瞟了眼仪表盘——还剩430公里,“够到家了”。他愣了两秒,摆摆手走了。
这趟从北京到哈尔滨,朋友那台红旗HS6 PHEV就这么跑下来了。出发前我还专门算过,1500公里的标称续航,打个七折也得中途加次油吧?结果一箱油真就扛到了终点。
45%的数字,换个说法就是省钱
这车那套BMP系统,热效率能做到45%上下。听着挺玄乎,翻译成人话就是——十升油里有四升半在干活,其他都是热量散了。我之前那台老SUV,这个数字大概三成多点儿。
亏电的时候百公里4升出头的油耗,高速定速巡航发动机直接带轮子,城里堵车就切电机。这套玩法理顺了,油钱自然就下来了。去年油价最高那阵儿,我算过一笔账,混动车每公里成本比纯油车少两毛,一年跑两万公里就省四千块。
东北那趟,才知道电池怕冷是个伪命题
零下十来度,纯电模式能跑195公里左右,比标的210掉了一点。但这个衰减幅度,比我之前开过那几台纯电车强太多了。有台车冬天续航直接腰斩,300公里的标称跑150都悬。
电池包带自加热,充电也不算慢。在服务区吃碗羊肉汤的工夫,电量从百分之十几补到八成。暖风开着也不心疼——冷车的时候电加热顶上,发动机热了之后用余热,不像纯电车那样开暖风就肉眼可见掉续航。
空间这事儿,其实比动力重要
二排座椅能前后挪二十多公分,小孩坐后面腿能伸直。后备箱塞两个大箱子、一堆年货、滑雪板,还有地方放脚。这次出门带了不少东西,愣是没往第二排塞过一件行李。
智驾在高速上能帮把手,跟车变道这些基础功能做得还行。不过碰上雪天,系统会让你接管,这时候方向盘还是得自己握紧。L2这个级别也就这样,指望它完全代劳不现实。
说点不中听的
超充桩在一二线城市好找,往下走就费劲了。好在混动不靠桩活着,没电了找个加油站就行。这点比纯电车灵活,不用每次出远门都得规划充电点。
芯片算力跟那些新车比,还是差点意思。功能够用归够用,想体验更高阶的城市领航啥的,可能还得等等。
回本这笔账
对比同级别进口插混,配置差不多,价格能省出好几万。对多数家庭来说,牌子响不响亮没那么重要,能跑多远、空间够不够大、冬天掉不掉电,这些实在东西更管用。
回程在服务区抽烟那会儿,看着旁边充电桩前的队伍,心里挺踏实。1500公里的底气大概就这么来的——不用算计着哪儿有桩,不用担心半路趴窝,想充就充,来不及就加油。
混动车走到现在,技术成熟度已经到了可以放心选的地步。省不省油看你怎么用,但至少不会让你半路尴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