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为何交不出货?固态电池真相曝光,盯紧这几家

“60亿补贴发了一半,结果几家车企连电池都交不上去?”

这事儿听着就离谱,原定10月份的固态电池中期评审,就这么给拖到了11月。

这帮大佬们拿着钱,到底在搞什么名堂?

固态电池这阵风,从2024年上汽智己L6那会儿就开始刮,清陶的半固态电池让大家伙儿尝了点甜头。

可那都是毛毛雨,真正的战场在全固态,尤其是硫化物这条路。

海外的松下、LG早就锁定了方向,国内的宁德、华为也悄悄布局了一堆专利,工信部更是直接掏了60亿出来,指明了要往这条道上冲。

车企为何交不出货?固态电池真相曝光,盯紧这几家-有驾

钱给到位了,场子也热起来了,结果呢?

雷声大,雨点小。

大家别看发布会上吹得天花乱坠,说什么能量密度能干到500瓦时每千克,是现在三元锂电池的一两倍,能让无人机、机器人在天上飞得更久。

这饼画的是真不小。

可背地里的难题,一个比一个头大。

最大的坎,就是那个“固固界面”问题。

说白了,就是正负极和电解质都是固体,三块“石头”怎么贴在一起才能让锂离子痛痛快快地跑过去?

车企为何交不出货?固态电池真相曝光,盯紧这几家-有驾

液态电池里,好歹有电解液这个“润滑剂”,能形成一层SEI膜缓冲一下。

到了固态这儿,纯靠分子力去浸润,科学家说得等个五六十年。

等那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现在用滚压法,压实了也就85%的致密性,还容易把颗粒给压碎了,内阻高得吓人,充电慢得像乌龟爬,就零点几C的倍率,这能上车?

循环寿命也惨,跑个三四百圈就歇菜,跟现在动不动三千圈起步的三元电池比,简直就是个弟弟。

这还不算完,硫化物路线还有个天生的毛病,它跟铜集流体八字不合。

硫和铜一见面,就要搞点副反应出来,结果就是内阻噌噌往上涨,电池寿命可想而知。

车企为何交不出货?固态电池真相曝光,盯紧这几家-有驾

理论上说,绝对干燥的环境能解决,但哪个工厂敢拍着胸脯保证一滴水都没有?

生产线上但凡有点潮气,这电池的性能就得打个折扣。

当然,也不是全无进展。

宁德时代年底前不是要搞50台车的装车路试吗?

这可是真刀真枪地拉到路上跑,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就知道了。

还有消息说,2026年第一季度,就会有搭载全固态电池的车型上工信部目录。

车企为何交不出货?固态电池真相曝光,盯紧这几家-有驾

虽然不一定马上开卖,但这至少是个信号,说明技术上有了点眉目,能应付官方的测试了。

资本市场早就等不及了,稍微有点风吹草动,股价就跟坐了火箭一样。

你看那个厦门钨业,凭什么这么横?

人家是全球钴酸锂的老大,苹果、华为都是他客户,更要命的是,它自研的CVD法(气象沉积法)搞出来的硫化锂,纯度高,工艺还相对简单,已经给日本三井吨级供货了。

这技术壁垒,可不是谁都能随随便便迈过去的。

松下、宁德、比亚迪这些巨头,都排着队找他合作。

车企为何交不出货?固态电池真相曝光,盯紧这几家-有驾

设备这边也一样,等静压设备就是产业链里最难啃的骨头。

要在高温高压下把材料压实,还不能变形粉碎,这活儿精细得很。

科新机电就因为有超高压压力容器的资质,跟宁德时代眉来眼去好几轮了,就等着方案确定,订单砸下来。

所以啊,这固态电池的故事,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一边是千亿市场的巨大诱惑和政策的真金白银,另一边是各种要命的技术瓶颈和迟迟无法落地的产业化。

现在所有人都盯着那个被推迟的评审会,还有宁德的五十台测试车,看看到底是画饼充饥,还是真的要变天了。

车企为何交不出货?固态电池真相曝光,盯紧这几家-有驾

这场赌局,谁能笑到最后,还真不好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