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这句话用在车企行业,似乎同样适用。
尤记2023年年底,比亚迪年销300万辆的消息,让整个车圈为之震惊。而在聚光灯照不到的地方,鲜有人注意到,那年上汽大众桑塔纳的销售栏上,写着的数字“1”。
那也是桑塔纳,在中国市场交出的最后一份月销成绩单。
在那之后,彻底沉寂。
这台曾以“拥有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定义的国民神车,最终在新能源浪潮中,沦为小数点后的尘埃。
桑塔纳不仅是一辆车,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20世纪90年代,某合资品牌高管,曾这样形容国产车:“不过是四个轮子加沙发”。
戏谑的话语,就像一面镜子,照见中国汽车行业起步的艰辛史。
当时,国内大街上的轿车寥寥无几,年产不超过2万辆。
直到1983年4月,一款由德国设计中方制造的汽车——桑塔纳CKD轿车,在上海汽车厂组装下线。
很快成为政府机关和高端市场的代表。
由此,一场有关中国汽车技术的变革改造正式开始。
1990年,桑塔纳国产化率突破60%,1993年,年销突破10万被誉为“国民神车”。
到1996年,国产化率达到90%。曾经只能生产轮胎、喇叭等简单部件的中国汽车工业,第一次掌握了现代轿车制造的全套技术。
同时也带动了长春一汽、武汉神龙等汽车企业发展,建立起了车身、底盘、电子设备的完整供应链。
而桑塔纳的辉煌,更是堪称传奇。
它曾连续22年蝉联国内汽车销冠,1998年销量突破100万辆,到2012年停产时,累计销量达400万辆。
同时,桑塔纳全面实现国产化,也掀起了我国合资车的浪潮——北京吉普、广州标致、一汽奥迪相继落地,中国汽车工业终于驶上“市场换技术”的快车道。
曾经不可一世的外资巨头,正在一步步被逼向全球市场的墙角。
一辆“神车”的兴衰史,就是半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
当德国工程师手把手教中国工人用榔头敲出第一台桑塔纳时,国产化率仅有2.7%的四个轮胎和收音机,映照着中国汽车工业“技术乞丐”的苍白底色。
桑塔纳的锈蚀底盘上,曾托起中国轿车工业蹒跚学步的躯体;而它的停产公告,也成了外资巨头主导中国车市的最后墓志铭。
当桑塔纳渐行渐远,中国自主品牌正以新能源为引擎,驶向世界舞台中央。
就在今年5月,一组全球汽车市场数据震撼业界:全球汽车销量774万辆,中国汽车销量268.6万辆,34.7%的占比,创历史新高。
在这其中,新能源领域成中国车企的绝对主场。
今年上半年,在全球新能源车市场,中国份额高达68%,4月份更是攀升至70.2%。
中国汽车的逆袭,不只是销量的增长,更是一个产业从弱到强的蜕变:
比亚迪凭借刀片电池技术,成功打破安全瓶颈;
当宁德时代以电池技术优势,构建出“技术护城河”,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
当华为ADS 2.0实现无图智驾,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带来了智能驾驶、车机系统等创新技术。
比亚迪和吉利两大国产品牌,首度同时冲进世界车企销量前十。
德国车企开始采购中国智能驾驶芯片,日本工程师开始拆解比亚迪海豹。
不知不觉间,中国车企从“以市场换技术”的追随者,蜕变为技术输出者。
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不是偶然,而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战略转型。
还记得桑塔纳刚刚引进我国时,我们试图用国内庞大的市场,换取德国造车的技术。彼时,国家自主的品牌连发动机电喷系统,都要依赖国外供货。
后来,奇瑞和吉利在政策限制与技术空白的困境中艰难起步,通过挂靠国企获取资质、推出低价车型打破合资垄断,让普通家庭圆了汽车梦。
但早期产品,却因逆向开发和工艺粗糙,始终饱受质疑。
进入21世纪后,自主品牌通过人才积累与工艺升级实现品质飞跃,2010年市占率攀升至45.66%。
真正的转折,始于新能源赛道的绝地反击,2020年起电动化浪潮彻底重塑行业格局,自主品牌以颠覆性技术建立代差优势。
比亚迪凭借刀片电池、DM-i混动和易四方平台,在2023年以300万辆销量登顶中国车市,其仰望U8更是突破百万豪车壁垒;
小米SU7用赛道性能与耐力验证刷新市场认知,吸引三成豪华车用户;
吉利CMA架构则通过体系化造车能力输出星瑞等高端产品。
这些创新,推动自主品牌市占率从2020年的38.4%跃升至2024年初的60.4%,并促使日韩系合资品牌大幅溃退。
如今中国汽车出口量全球第一,奇瑞海外销量占比过半,全球化进程加速。但未来仍需应对智能化核心技术攻关、欧美贸易壁垒以及高端品牌长期价值沉淀等挑战。
桑塔纳曾引以为傲的“皮实耐用”,如今已被中国电动车的“智能环保”全面超越。
技术自立的中国汽车军团,正将外资巨头逼向墙角。
桑塔纳的落幕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崭新纪元的开始。
中国汽车工业这段跌宕起伏的征程,从最初的“市场换技术”到如今的“技术输出全球”,从模仿者到引领潮流的创新者,这条逆袭之路走得艰辛却坚定。
如今,中国汽车品牌正以每月一个新纪录的速度改写全球产业格局:比亚迪在泰国市场超越丰田,蔚来在德国建立研发中心,宁德时代在匈牙利建厂……
过去是我们追着别人跑,现在是别人在研究我们怎么跑。
如今,中国汽车工业终于撕掉了“山寨”的标签,用原创设计和核心技术,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制造”的分量。
-END-
参考资料:
1.百姓车视界《别了!吉普!别了!桑塔纳!美哭了!【仰望U8L】》
2.中国网《40周年巡礼第二章,“国民神车”桑塔纳——中国合资车的开山之作》
3.上游新闻《一代“神车”桑塔纳40年兴衰史:从销冠到停产,全国月销量跌至1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