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定性:别为了省三毛钱,搭进去一台发动机

终于,不装了,摊牌了。

交警官方下场,指着自动启停这个功能的鼻子说,你,不行。

这感觉就好像,你一直觉得隔壁老王不干人事儿,邻里街坊也都在背后嘀咕,但大家碍于面子,都只是心照不宣。突然有一天,居委会大妈拿着大喇叭在小区里循环播放:“经组织研究决定,老王这个人,确实有点狗。”

世界瞬间就清净了。

之前车评人和老司机们苦口婆心,掰开了揉碎了讲这玩意儿怎么反人类,总有一帮“理性派”跳出来,说什么“这是技术的进步”、“是为了环保大局”、“存在即合理”。

现在好了,官印盖下,直接终结比赛。交警叔叔用一个实名认证的账号告诉你,别扯那些花里胡哨的,这玩意儿就是不好使,费油、伤车,纯属给自己上强度。

很多老司机早就悟了,他们的驾驶哲学里,上车第一件事不是系安全带,而是反手一个“啪”,把那个亮着绿灯的A字图标给按灭。这个动作的熟练程度,堪比修仙者掐诀念咒,充满了对机械的敬畏和对钱包的守护。

为什么?因为这玩意儿的核心逻辑,就是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一场工程师为了应付KPI而发起的“自爆式袭击”。

它的初心,听起来特别伟大,特别“白左”,特别高尚。红灯停,车熄火,减少碳排放,拯救地球于水火。听起来是不是特别像漫画里的屠龙少年?但现实是,这个屠龙少年出门没看黄历,屠的不是龙,是你的钱包和你的耐心。

我们来算一笔账,一笔小学生都会算的账。

理论上,怠速一分钟,你那钢铁心脏要喝掉30毫升汽油。一个红灯30秒,四舍五入你能省下0.05升油,折合人民币大概三毛五。哇,好大一笔钱,积少成多,一年下来能省出一顿猪脚饭。

但这是理论。

现实是什么?现实是墨菲定律的忠实信徒。你刚停稳,发动机“噗”一下光荣牺牲,还没等你为地球的未来感动一秒钟,红灯“啪”就变绿了。你一脚油门下去,发动机又在一阵哆嗦中被强行唤醒。

官方定性:别为了省三毛钱,搭进去一台发动机-有驾

这一来一回的折腾,瞬间消耗的电量和油量,比你老老实实怠速30秒要多得多。这就好比你为了省一块钱的公交车费,选择跑步上班,结果跑到一半低血糖,打了个救护车花了八百。

省钱?省了个寂寞。

这还只是开胃菜,真正的大餐是它对你车子那位钢铁心脏的持续凌辱。

讲真,发动机这东西,是个典型的劳碌命。你让它以七千转的速度狂奔个几小时,它眉头都不会皱一下。但你让它在五分钟内反复“仰卧起坐”十几次,它真的会心态爆炸。

每一次熄火再启动,机油还没来得及润滑到所有角落,金属部件就要开始新一轮的亲密摩擦。活塞、曲轴、轴瓦,这些钢铁直男最怕的就是这种“干磨”,跟拿砂纸搓脸没区别。日积月累,积碳增多,噪音变大,抖动变强,最后的结果就是提前进厂大修。

你为了省下几顿猪脚饭的油钱,最后可能要付出一台发动机的代价。这笔买卖,三体人看了都得当场气活过来,直呼地球人不可理喻。

然后是那个“储能小魔方”,也就是电瓶。

官方定性:别为了省三毛钱,搭进去一台发动机-有驾

带自动启停的车,用的不是普通电瓶,是加强版的AGM电瓶,突出一个字,贵。它的使命,就是承受这种永无止境的、高强度的充放电循环。普通电瓶的岁月静好,在它这里是不存在的。它的一生,就是“战斗,战斗,再战斗”。

结果就是,别人家的电瓶能安安稳稳用个五六年,你家的这位“特种兵”,大概三四年就得光荣退役。换一个?好几千。

所以你看,自动启停这个功能,本质上是一个极其荒诞的金融产品。它让你用“未来一大笔确定的维修费和更换费”,去换取“当下微不足道、甚至可能是负数的节油收益”。

这他妈的到底是谁想出来的天才设计?!

写到这里,我感觉自己像个汽车黑粉头子,但讲真,这玩意儿就是欠骂。

我作为一个被社会毒打过的中年人,开车对我来说,追求的是一种“确定性”。我希望我的车像一个可靠的老伙计,而不是一个情绪不稳定的青春期少年,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给你整点活儿。

自动启停,就是这种不确定性的源头。它在堵车时,在你需要快速跟车时,在你只想安安静静等个红灯时,用一种自作主张的方式介入你的驾驶。那种感觉,就像你在打一场紧张的电竞比赛,你妈突然过来拔了你的电源,还告诉你这是为你好。

就问你怕不怕?

这功能的诞生,本身就不是为了消费者,而是一场大型的“向上管理”。它是欧洲那帮官老爷为了应付自己定下的严苛排放法规,搞出来的一个“技术补丁”。像个差生,为了考试及格,不是去努力学习,而是研究怎么在橡皮上刻字作弊。

车企们也没办法,法规是天,不装就卖不掉。于是大家捏着鼻子把这个“压缩毛巾”塞进了车里。现在好了,风向变了,连交警都看不下去了,这块遮羞布终于被扯了下来。

所以,有些车主被逼到什么程度?跑到维修店,花钱让师傅破解ECU,从底层代码里把这个功能给“物理超度”了。这是一种多么绝望的呐喊。

这说明什么?

说明再牛逼的技术叙事,再宏大的环保理想,最终都要回归到一个最朴素的问题:这玩意儿,到底好不好用?

自动驾驶吹得再神,也得面对一个横穿马路的老头乐。智能座舱再花哨,也抵不过一个简单好用的物理旋钮。

自动启停也是一样。它或许在实验室里跑出了漂亮的数据,在PPT上画出了完美的曲线,但在拥堵的晚高峰,在一个只想安稳回家的社畜面前,它就是个麻烦。

一个纯粹的,需要手动关闭的,麻烦。

就是这么简单。能过,就是能过。不好用,就是不好用。

所以,当官方都出来定性的时候,我们这些普通用户就别再自我怀疑了。相信自己的直觉,相信老司机的经验。那个A字图标,按灭它,不是跟技术作对,而是跟自己的钱包和心情站在一起。

毕竟,开车上路,平平安安、舒舒服服,比什么环保的宏大叙事,都来得重要。

官方定性:别为了省三毛钱,搭进去一台发动机-有驾

这才是真正的人间正道。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