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站在理想汽车展厅的门口,时间是9月25日清晨,空气里还混杂着昨夜晚风的余温,官方微博滚动着“首位品牌代言人明天官宣”的预告。你不是车主,也不是影迷,只是个带着职业惯性的旁观者。展厅里挂着新款i6的海报,动感又克制,像极了某些广告圈里念念不忘的“高级感”。此刻你要是不在微博上刷到易烊千玺的名字,大概还真把这事当成某个普通产品上市的小插曲。但如今,热搜和评论区已经开始预热,有人说理想汽车要打一场“用户画像大逆转”的赌局。
让我们站在案发现场,稍微调整呼吸,把“代言”这把冷锅热灶端起来。说易烊千玺不需要介绍,多少是互联网惯有的自信与狂妄。但数据不会谦虚:这位00后影帝,手握120+亿票房,被整整一代人视为成长的同行者。粉丝群体以女性、年轻人为主,社交属性极强,能把所有代言变成社群打卡和流量嘉年华。
理想汽车呢?一直以来,用户画像明确到几乎严苛。三孩爹、90后家庭男、顾家、略带事业小成的小镇精英。这类车不是用来飙,而是用来装下安全座椅和雨伞。营销调性也偏“中年稳健”,不搞潮酷,更不刷“个性”——这种产品定位仿佛是把“家”字大写,贴在每一辆L7后备箱里。所以说,理想和易烊千玺的粉丝画像,几乎是南辕北辙,甚至有点“倒反天罡”的意味。
事件的专业逻辑是什么?很简单,“代言人=品牌信仰+产品推广”。品牌找代言人,无非想搭乘流量,扩大认知,顺带用代言人的形象给产品贴金。但如果粉丝和目标用户八竿子打不着,等同于在健身房里请了个糕点师傅做形象宣传。现实怎么办?只好配文里高呼“打破条条框框,理想就是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话里透出一丝试探和紧张,仿佛怕理想汽车的“老用户”在群里问一句:“我买个SUV到底是为了做千玺的同款?”
理想汽车其实早已经在悄悄变阵。这次i6的上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年轻”。五座SUV,直接击打了在城市漂泊的年轻家庭。李想把新品上市时间、交付流程全部压缩到极限,等于在新消费市场里做了一个极速实验。这场“代言人悬疑”自然不是偶然,连微博预告都选在新车上市冲刺前一天,全套流程像极了刑侦剧里的“案发倒计时”,每一步都算计着粉丝与市场的边界。
理想会不会真的用易烊千玺打通用户生态?说实话,这事不像刑侦推理,单靠证据链就能定案。汽车消费和偶像代言的逻辑完全不同,前者讲究安全、实用、经济,后者拼的是情感号召,转化率不是拍了广告就能直接拉高KPI。粉丝会不会去买一辆几十万的SUV?可能更多的,是把发布会当成一场打卡仪式,或者在社交网络上引发话题。
职业性冷漠点讲,“代言人反向匹配”是个高风险操作。不如说这种策略是一场赌局,赌消费者到底相信“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还是继续活成别人的“家庭模板”。代言也许只是“打破固有市场定位”的一枚引信,品牌需要一次形象侧翻——即便这其中势必要损失一些“老派用户”,也在所不惜。
顺着证据链继续推演,如果理想真的扭转形象,后续产品也会更年轻更个性化。但中年稳健型用户的购买力和复购率,可能会全程旁观,毕竟“稳妥”是他们购车时最核心的心理支柱。而年轻用户,尤其是女性用户,虽然对代言人买单的情感很足,但在大宗消费决策面前,往往还是被“家庭购车预算”拍晕。
有人问理想汽车是不是在自我颠覆,其实品牌迭代从来不是自我否定,而是一次“利益最大化”的博弈。代言星的粉丝能否转化为实际销量?无论如何,都不会是汽车行业的常规命题。这年头,连“娱乐圈”都被汽车圈盯上,大抵是“流量焦虑”的副作用。警惕吧,凭消费主义的惯性,有些营销最终只起到“自我激励”的作用,像刑警看完一套侦查剧本自己鼓掌,但并不意味着就能抓到凶手。
不妨承认,这种错位代言可能只是“时代感”的某种折叠。你以为理想汽车要变得年轻,其实他们也许只是想证明“拒绝标签化不等于不理性”。易烊千玺的加盟,既是燃点也是焦虑点——品牌躺在用户画布上,始终想着怎么涂抹出更多色彩,可现实的调色盘,却常常只有“黑、白、灰”。
职业弊端也好,现实荒诞也罢,汽车和偶像这两张牌能不能搓出一把好看的顺子,其实谁也打不了包票。就像我们案件现场常遇到的疑问:证据凑齐了,并不一定代表事实真相,动机和结果之间,总隔着人心的一道厚墙。
最后,倒是想问一句——如果你是理想汽车的营销策划,你会选易烊千玺做代言人吗?如果你是目标用户,你会因为偶像做了代言而更愿意买这台车吗?在流量与理性之间,你到底会站在哪一边?等到明天发布会揭晓,不妨在评论里留个脚印,说说你的答案——毕竟,证据链之外,总有人需要真实的共鸣和选择。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