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驾照的好消息,有点意思。
表面上看,是什么“送考下乡”,什么“一天拿证”,什么“费用大降价”,一片欣欣向荣,好像天大的福利砸到了老百姓头上。
但讲真,你稍微琢磨一下,就会发现这事的底层逻辑,非常朋克,甚至有点道诡异仙。
这根本不是什么利好,这是一份迟来的“招安诏书”。
招安的对象,就是那个传说中让所有自动驾驶AI集体宕机,让所有老司机闻风丧胆的神秘组织——老头乐天团。
过去我们是怎么想的?我们以为未来的马路是特斯拉和蔚小理的天下,是激光雷达和算法的战争,是科技与狠活的对决。
结果现实狠狠给了我们一耳光。
真正的王者,是那些开着三蹦子、毫无交通规则概念、把马路当自家客厅的老大爷。他们不讲武德,他们横冲直撞,他们的行驶路线堪比布朗运动,他们的核心逻辑是只要我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
你跟他讲智能驾驶?他直接用“我预判了你的预判”的人肉算法教你做人。你跟他讲安全法规?他用实际行动告诉你什么叫“法无禁止即可为”。
这帮神仙,才是中国道路上真正的“黑暗森林”,他们不跟你沟通,见到了直接就是一发降维打击。
所以你看,现在搞的这些所谓“便民措施”,本质是什么?
是打不过,就只能加入。
或者说,是打不过,就只能给他们发个证,让他们名正言顺地加入。
以前,你遇到一个逆行的三蹦子,你还能骂一句“没王法了”。
现在,大爷一脚刹车,摇下车窗,从兜里掏出一个红本本,上面赫然印着D证,然后慈祥地对你说:“年轻人,我证考下来了,合法逆行,怎么了?”
就问你怕不怕?
这才是“送考下乡”最恐怖的地方。
它不是在普及交通知识,它是在进行一场大规模的“合法性授权”。
所谓“一天拿证”,听着高效,实际就是一场“闪电战”。把科目一和科目四这种需要背题的东西压缩在一起,把科目二和科目三这种需要肌肉记忆的玩意儿连贯操作。
这不叫考试,这叫“修为速成班”。
昨天还是个青铜,今天就直接给你灌顶成了王者。你以为发的是驾驶证?不,发的是“上路许可证”,是一个“护身符”,证明了你从此也是有编制的人了。
我作为一个被老头乐教育过很多次的中年人,对此感触尤其深刻。因为我真的见过,一个大爷在路口以一个匪夷所си的角度强行左转,逼停了我,然后他还理直气壮,因为他觉得那条路就是他们村的。你跟他讲道理是没用的,因为你们根本不在一个世界观里。
现在好了,这个拥有独立世界观的大爷,即将拥有合法上路的“官方认证”。
三体人看了都要气活了。
再说那个价格,一百多块钱。
一百多块,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但你能买到一个官方认证的马路杀手资格。
这性价比,简直把所有互联网公司的价格战按在地上摩擦。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这波驾照改革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
这已经不是掀桌子了,这是最好的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爆了。
你想想,以前一个老头乐,是“非法”的,出了事,大家在道德上还能谴责一下。现在,大爷花了150块,拿到了证,他的座驾再经过一番“魔改”,贴上合法的牌照。
坏了菜了,他从一个游击队,瞬间变成了正规军。
他开的不再是老头乐,而是“经过官方认证的、驾驶员持证上岗的、准合法机动载具”。
这名字,就问你长不长,就问你唬不唬人。
当然,政策本身肯定是好意。比如那个“一证通办”和电子化,确实是方便了很多人。
但我们必须看清现实的荒诞性。写到这儿我突然悟了,我们讨论的根本不是驾照,而是一种资格的速成。就像付费上班一样魔幻。
这些政策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奇妙的闭环。
一边是电动车整治,告诉你“无证驾驶,后果很严重”。这是大棒。
另一边是“驾照速成班”,告诉你“一天拿证,便宜又大碗”。这是胡萝卜。
一套组合拳下来,核心目的就一个:把所有在规则外横冲直撞的“野生玩家”,全部收编进系统里来。
至于收编进来之后,他们会不会遵守系统的规则,那就是另一个玄学问题了。
就像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一样,你也永远无法让一个信奉“马路是我家”的人去理解什么是“车道”。
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大爷们爱的不是车,是那种自由自在的感觉。
所以,这一系列操作,最终会导向什么?
我猜,不是秩序的建立,而是混乱的合法化。
以前是青铜局,大家瞎打,虽然乱,但至少你知道对方是青铜。
现在是把所有青铜都发了一张“王者”体验卡,让他们进入了同一个服务器。大家都有了“合法”的身份,但打法还是那个青铜的打法。
这简直就是把所有人都逼上梁山!
所以,这个“利好”的最终结局是什么?它不是让驾驶变得更安全,而是让“不安全”变得更加难以追责。
因为当所有人都持证上岗之后,规则本身,就成了最不重要的东西。
毕竟,最好的自动驾驶,永远是把大爷识别出来然后当场自爆。但能过,就是能过。这才是最终的真理。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