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一个卖机油的,不好好在修理厂里跟油腻的师傅们探讨人生,跑到新天地这种地方搞什么“玩车节”,这事儿本身就透着一股子行为艺术的荒诞感。不装了,摊牌了,这就是典型的“不务正业”。你感觉它是在卖一种工业品,一种发动机的续命水,但实际上,人家在给你布道,在给你开光。
这年头的车圈,已经不是简单的存量竞争了,这是黑暗森林,是你死我活。当所有人都卷价格、卷配置、卷到连主持人都想上台打一套军体拳的时候,最好的手段是什么?是直接把餐厅爆了,然后告诉大家,我们来聊点形而上的,我们来谈谈“文化”。美孚1号这一手,就是典中典的掀桌子打法。你们在地上拼刺刀,不好意思,我要飞升了,我要在空中楼阁里建立我的玄学结界。
那个所谓的“Mobil 1 Pitstop”复古展台,你以为是个打卡点?错了,那是道场。那台喷着红色飞马涂装的经典车,你以为是展品?错了,那是门派的图腾柱。它传递的信息非常简单粗暴:看到没,我们是有传承的,是有信仰的,我们是名门正派。用我们的产品,你的车不光是跑得快,更是获得了精神上的加持,一种来自汽车工业黄金时代的“老祖宗附体”。
就问你怕不怕?当你的对手还在跟你掰扯0.1秒的百公里加速时,人家已经开始给你讲品牌故事,讲赛道传承,讲一种近乎宗教的“爱”。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会买美孚1号的人,可能根本不关心它的HTHS是多少,他们买的,就是那个红色的飞马,那个“1号”的心理暗示。这跟特斯拉车主会无视各种小毛病一样,因为他们买的不是车,是通往未来的门票。奔驰最值钱的不是三大件,是那个三叉星徽。信仰,是不需要逻辑的。
然后他们开始整一些技术上的花活儿了,什么ILSAC GF-7,什么API SQ新标准。听起来是不是特别高大上?三体人看了可能都要一个趔趄。说白了就是产品升级,更能打了。但最有意思的是那个“挑战25000公里换油周期”。
我作为一个真的自己换过机油,并且把新机油滴在裤子上过的人,看到这个数字,第一反应就是想笑。25000公里?这是在哪个次元的理想国里跑出来的?是在一个没有堵车、没有红绿灯、空气纯净得像PS过一样的世界里吗?我跟你讲,任何不考虑中国城市路况的技术宣传,都是耍流氓。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山东的老头乐。同样,机油的终极考验,也不在实验室,而在早晚高峰的北京东三环。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只要你堵得够久,再牛逼的机油也得提前衰减。
所以这个25000公里是什么?它不是一个承诺,它是一个“暴论”,一个行为艺术宣言。它在告诉你,我的产品牛逼到了可以让你产生一种“我能跑25000公里”的幻觉。这是一种精神上的马力加成。你的车实际上5000公里就该保养了,但你的心灵,因为用了美孚1号,获得了25000公里的“虚拟续航”。这才是品牌玄学的最高境界。
看着那台经典车,我突然想起来,我小时候第一辆四驱车就是奥迪双钻的,不知道现在小孩还玩不玩这个了。
车企和这些供应链巨头们现在都悟了,彻底开窍了。他们发现,把技术参数做得再高,都不如给用户讲一个好故事。把成本压得再低,都不如让用户产生一种“我是特别的”的幻觉。所以他们开始疯狂跨界,疯狂搞这种生活方式的“侵蚀”。车展不像车展,像漫展。发布会不像发布会,像演唱会。一个卖机油的,搞得像一个潮牌在办快闪店。
同行看了也得傻。真的,傻了。因为你没法跟他打。你说你的油便宜,他说他有文化。你说你的油性能好,他说他有信仰。这是一种降维打击。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美孚这种玩法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它在重塑战场,把物理战场升级成了一个神学战场。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美孚1号比作修仙门派,可能有点侮辱修仙了。人家修仙好歹是真刀真枪渡劫,这顶多算办了个VIP会员卡,送了点周边。
所以,最终这一切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美孚1号通过一场精心策划的表演,成功地把自己的产品,从一个需要用户去理解的“工业品”,变成了一个只需要用户去相信的“神符”。你不需要懂,你只需要买。加大加大加大。
所以,换上这符合最新标准的神油,你的车就能变成高达了吗?并不能。它只会让你在堵车的时候,多一种可以自我安慰的玄学理由罢了。而这种自我安慰,有时候,比发动机本身还重要。因为人活着,靠的就是一口气,和一点点莫名其妙的坚持。扯淡!谁敢真信这个25000公里纯属脑子有坑!但能信,就是能信。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