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大规模召回,智能驾驶曝隐患,车主维权情绪升温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纳闷一个问题:咱们为什么总是直到坏消息出来,才去认真思考“好消息”背后的隐患?这次小米SU7大规模召回,是不是又是一次活生生的教训?

一辆车能卖出去二十多万辆,没几家国内新势力能有这气势。小米一砸场子,全国的朋友圈和新闻都在说这事儿。召回十一万辆,我心里咯噔一下——别以为数字看着抽象,这背后是多少个普通人的生活突然被拽到风口浪尖,多少个凌晨,车主得琢磨自己开着的这“黑科技”到底能不能全身而退。

说到底,这事儿和“智能驾驶”有关。大家是不是天天听各种吹:“全场景自动驾驶”、“解放双手”、“L2级辅助驾驶”……这玩意儿能不能指望得住?小米官方的说法很实诚,就是在某些“极端特殊场景”,系统识别不及时,需要驾驶员赶紧干预,不然就闯大祸了。我想问:什么叫极端特殊场景?这世界变化快,有些你看起来一辈子遇不到的事,偏偏就那一刻给你撞上,咋整?

其实说到底,大多数人的用车经历90%都是正常路况,你让我在高速上定速、跟车,谁都觉得智能驾驶可靠谱了。但那10%的偶发和异常,恰恰是决定生死的成败分水岭。技术人员一分析:小米SU7标配版没激光雷达,只靠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这咋听咋像平时做题都做会了,一碰奥数难题就卡壳,关键你考试就播这道题了。

反应时间人人都有个常识,0.2秒到底能咋样?高速上那就是六七米的差距,打个比方,正常两辆车的距离。普通人还能算个“反射弧”慢点,但机器失效,那心理落差……你敢下次再放心让它接管吗?

环顾一下同行业,小米真不是第一个“出问题”的,甚至不是最严重的主儿。美国那新势力Rivian、特斯拉、蔚来、小鹏哪一个没召回过?但只要出了事,就是新闻,这是因为大家对车企的期望越来越高了。毕竟你是电动车新标杆,是“手机厂做汽车”的代表,你要是犯错,舆论和消费者都不会小瞧。

小米SU7大规模召回,智能驾驶曝隐患,车主维权情绪升温-有驾

其实我觉得这个行业陷阱大着呢。现成技术没法完全替代人脑,咱现在搞得再炫酷,本质就是个“增强助手”。但问题就来了,厂商老吹牛,用户老幻想,真出事的时候一问“你怎么能信它全自动”,最后责任一拍两散。

工信部做的调查,65%的新车都有L2功能,可真实天天开辅助驾驶的人连5%都不到。剩下的95%车主,有的连怎么用都搞不懂,有的直接不敢用,谁都知道现在这智能驾驶,离电影里的“自动驾驶”还差十万八千里。有多少人当初冲着广告就掏钱,比如“跟谁谁都不让路”,“一路畅通抵达终点”,结果哪儿都没去,还导致一肚子气。

我看到车主有的组起了维权群,微博上天天有人喊着要退车,情绪肯定受影响。小米汽车当然不好受,股价直接绿了,企业下半年的计划全乱了套。但讲句公道话,真比那些死不认账的厂商,主动召回已经算是有点担当了。问题暴露,至少是愿意面对,不像有些车厂藏着掖着,能拖一天是一天。

那问题来了,为啥会出现这么重大隐患?还是“快”与“慢”的较量。小米有个“三年量产”的目标,市场压力谁都懂,要在新势力层里面抢一席之地,必须拉高交付速度。可测试验证这一块是否做足功夫?传统主机厂路测个几千万公里,技术打磨都要几年,越是新入场的玩家越容易心里急,结果就是瑕疵没检测出来,成了几万个用户的共性问题。

小米SU7大规模召回,智能驾驶曝隐患,车主维权情绪升温-有驾

其实中国所有智能电动车,这几年都在网上吹得飞起,线下真用的时候,发现BUG满地跑,有的还卡在最基础的OTA更新、倒车影像、碰撞识别上。这背后都是赶进度拼KPI惹的祸。

小米SU7大规模召回,智能驾驶曝隐患,车主维权情绪升温-有驾

我是真心建议买车的朋友一定冷静点。技术每天都在进步,可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当“小白鼠”。你开饭店,上了一道新菜,顶多吃坏肚子自己拉一天肚,智能驾驶出毛病,可不是吐槽下就能过去的事。马路上没彩排,一锤子买卖,一出事后悔都来不及。

话说回来,小米这次动作快,补偿和升级的声势也足,但11万车主的信任,损失可不是几句道歉能补回来的。造车是个苦差事,别以为装个大屏、吹两句AI就能吊打传统主机厂。真正要练出“金刚钻”,得多吃点苦,比如技术验证多烧点钱,把人命安全当回事儿,别做表面文章。

有人问,这么大规模召回,未来小米汽车还有戏没?我只能说,现在能召回总比出了重大事故再召回强百倍。要是“掖着藏着”,让危机升级,口碑可能一下子全垮了。消费者世界越来越透明,公司是否有责任心,都得靠一次次公关危机验证。以后买车,有勇气这样主动召回的品牌,至少说明它没想着拿用户当小白鼠。

当然,从投资角度看,小米体量在那儿,用户基数也大,能整合软硬件资源,长线未必没价值,指不定哪天技术突破就真翻身。但短期买车真建议慎重,等它第二代、第三代产品出来,用实际体验说话,别再当科技进步的铺路石。毕竟你手里的命,交给谁都得谨慎。

小米SU7大规模召回,智能驾驶曝隐患,车主维权情绪升温-有驾

最后,车企智能驾驶不是噱头,不能光讲故事。软件即使天天OTA,硬件传感器也得跟上来,该舍得烧钱烧钱,安全感才不是嘴上说说的。无论是小米SU7还是其他品牌,咱普通人要的只是一句实话:车安全不安全?出事了你认不认账?你只要功夫真到家,时间和市场迟早给你正名。别以为这代产品问题解决了,下次升级还得警惕,毕竟马路上的故事,永远没有剧本。

小米SU7大规模召回,智能驾驶曝隐患,车主维权情绪升温-有驾

咱中国人买车越来越理性,这次小米事件是一次集体提醒。咱们自己别做盲目信众,车企也别把用户当数据,尊重技术尊重生命,别让噱头盖过底线,这才是属于智能时代的正确打开方式。

小米SU7大规模召回,智能驾驶曝隐患,车主维权情绪升温-有驾
小米SU7大规模召回,智能驾驶曝隐患,车主维权情绪升温-有驾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