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块的硬座,400块的卧铺,比高铁便宜600多,却还得多花50块打车去松江站,这买卖,到底是便宜了还是贵了?”
徐汇的老李站在松江站门口,拎着行李箱,脸上的表情比刚下绿皮车还累。
要是换成以前,他现在早就坐在南站候车室里啃泡面了,哪儿轮得到在这儿跟司机讨价还价?
上海南站彻底甩掉绿皮火车,成了“纯高铁站”,这是铁总的提速大动作。
听上去挺高大上,但那些习惯坐Z字头、T字头列车的打工人和学生心里却五味杂陈。
便宜是便宜,可得折腾去松江站这事儿,真不省心。
尤其是晚上9点后到站,地铁停运,公交没影,打车还得看司机心情——这到底是为谁方便呢?
松江站变成普铁枢纽后,客流量直接翻了三倍,日均从1万飙到3万,听着挺像个奇迹。
可实地走一圈,候车室的椅子根本不够坐,厕所排队能绕一圈,周围连个像样的接驳公交都没有。
北京西站普铁外迁的时候,直接甩出三条夜班公交,地铁运营时间也延长到深夜。
上海这次呢?
“绿皮车老粉”们只能拖着行李箱,顶着夜风走1.5公里去最近的地铁站。
但你说绿皮车不香了吧?
也不是。
200块一张票,夕发朝至,车厢里有泡面味儿,有聊天声,还有人靠着窗睡得香。
高铁跑得是快,可二等座票价能直接翻一倍多,谁掏得起?
尤其是那些月收入五千以下的群体,绿皮车对他们来说,不只是交通工具,而是能让生活成本稳住的最后一根稻草。
可现在,光松江站的交通成本就已经让这份“便宜”开始打折了。
有人还抱着希望,觉得松江站的配套总能慢慢跟上来。
可问题是,铁总的提速计划等得了吗?
南站的高铁跑得越来越快,松江站的绿皮车却越来越难接住客流红利。
要命的是,这些被迁来松江站的Z字头列车,才是许多低收入旅客的主要选择。
那些硬座、卧铺票价,真不是高铁二等座能比的。
高铁提速,绿皮撤退,这是一场资源优化的必然选择,但也是一次民生需求的考验。
南站的转型没错,松江站承接普铁也没问题,可政策的温度,藏在那些细节里。
能不能多开几条接驳公交?
能不能延长地铁运营时间?
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调整,才是让“绿皮车”便宜到底的关键。
绿皮车搬家了,你会为了便宜票价去松江站吗?
这账,算算清楚了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