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Ultra最近有点闹心,因为那个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惹得几百号车主闹着要无损退车。
这事儿听起来有点像“买家秀”和“卖家秀”的终极对决,只不过这次对决的战场,是价值五十多万的豪车。
事情是这样的,SU7Ultra当初宣传得天花乱坠,号称“地表最快”,那个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更是被吹成了空气动力学的神器。
结果呢?
车主们兴高采烈地提车,拆开一看,发现这“双风道”就只是个摆设,根本没啥实际导流效果。
这就像是花大价钱买了件高科技防弹衣,结果发现是纸糊的,你说气不气人?
小米这边反应也算迅速,赶紧道歉,又是改配又是送积分,想息事宁人。
但车主们不买账啊,毕竟五十多万的车,买的不仅仅是代步工具,更是对品牌的信任和对性能的期待。
现在你告诉我,这“双风道”是个花架子,那信任感瞬间就崩塌了。
知道为啥吗?
这事儿的核心,不是那个“双风道”有没有用,而是品牌承诺和用户期望之间的巨大落差。
这种情况,就好比你跟女神表白,女神答应了,结果结婚后发现,她其实是个抠脚大汉,那感觉,简直就是晴天霹雳。
雷军都出来喊话,说这是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时期。
这话听起来有点悲壮,但仔细想想,这何尝不是一次深刻的教训?
记住:消费者不是傻子,他们会用真金白银投票,也会用口碑来决定一个品牌的生死。
这件事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过度营销。
为了吸引眼球,一些车企恨不得把每一项技术都吹成“颠覆性创新”,但实际上,很多技术都还不够成熟,甚至只是停留在概念阶段。
这种操作相当于什么?
相当于拔苗助长,看起来很美,但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市场竞争太激烈了,大家都想在短时间内脱颖而出。
但是,靠虚假宣传赢得的,终究是短暂的繁荣。
最终能够赢得市场的,一定是那些脚踏实地、用心做产品的企业。
难道真的是这样吗?
难道车企就不能在宣传上稍微夸张一点吗?
问题是,这个“度”很难把握。
一旦过度,就会变成虚假宣传,不仅会损害品牌形象,还会引发法律风险。
所以说,这次SU7Ultra的“双风道”事件,给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都敲响了警钟。
记住:做企业,最重要的不是营销技巧,而是诚信。
只有真正把用户放在第一位,才能赢得用户的信任和支持。
人真的是太难了,一方面要追求更高的性能和更好的体验,另一方面又要提防商家的各种套路。
但话说回来,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挑战,生活才更有趣,不是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