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上的“电驴”是日渐丰腴了,可实话说,动辄十数万乃至数十万的身价,对于囊中羞涩的打工人而言,还是颇为“刺痛”。近来,荣威祭出一款纯电D6,竟将“腰斩价”直接定格在7.98万,这事儿瞬间就引爆了舆论场。你说,这价儿,它“巴适”不?
有人直呼,巴适得板!以前瞅着那些个“电爹”,心里直打鼓,这价格实在“下不去手”啊!眼下好了,7.98万,直接省出一台iPhone 15 Pro Max的银子!掰着指头算算,同量级的电动车,落地起码12万起跳,这中间的“差头”,够你驰骋好些年了。按官方的说法,这省下来的“油水”,要是拿来充电,能跑个8万公里。8万公里是个什么“量级”?普通人家上下班“梭”个来回,一年也就跑个万把公里,这省下的,够你“溜达”个四五年了。
可也有人觉着,这事儿怕是没那么“敞亮”。“白菜价”是够诱人,但会不会在其他“犄角旮旯”里缩水啊?电池安不安全?续航里程够不够用?配置会不会过于“寒碜”?毕竟“一分价钱一分货”,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再说了,现如今电动车市场“厮杀”得这么厉害,各家都在“卷”价格,荣威这波操作,是不是为了抢占市场“地盘”,牺牲了自身利润呢?这背后的“门道”,着实耐人寻味。
咱们再往深里“扒拉扒拉”,这“价格战”背后,映衬的其实是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窘迫”。一方面,市场“蛋糕”越做越大,大家都想“分羹”;另一方面,技术“迭代”速度堪比光速,今天的新玩意,明日可能就沦为“明日黄花”。是以,车企们不得不祭出“降价”这把利剑来“勾搭”消费者,加速资金回笼,方能有更多的“弹药”投入到研发中。
然鹅,这种“价格战”果真是“利好”吗?短期来看,消费者确确实实“薅”到了羊毛,但长远来看,倘若车企为了“抠”成本,牺牲了产品质量和服务,最终“埋单”的还是消费者。况且,过度依赖价格竞争,搞不好会使整个行业陷入“内卷”的怪圈,于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而言,实属“釜底抽薪”。
说到这儿,我不禁忆起前些年风靡一时的共享单车。“彼时”,各家为了抢占市场,疯狂“烧钱”,结果呢?留下一堆无人问津的“僵尸车”,白白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电动车行业,会不会重蹈覆辙呢?这着实值得我们“敲响警钟”。
是以,荣威纯电D6以低价“杀入”市场,固然给消费者带来了新的选项,也给整个电动车市场带来了新的挑战。但我们不能只盯着价格,还要关注产品质量、服务水准,以及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毕竟,买车不是买萝卜白菜,还是要理性消费,选择最“熨帖”自己的才是王道。而对于车企而言,与其把精力放在“价格战”上,不如把更多的“心思”放在技术创新和服务提升上,方能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稳坐钓鱼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