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豹06DM-i旅行版体验记:10万预算能不能装下远方?
说起来,前两天在楼下遛狗碰见老赵,他正擦着一辆崭新的旅行车。我凑过去一看,尾标写着“海豹06 DM-i”,再细瞧,这屁股比我那台三厢长了点儿——老赵乐呵呵地说:“多出来这20毫米,全给后备厢了!”他还特意掀开后门让我瞅,常规670升空间,一眼望去能塞进六个行李箱。邻居小王在旁边插嘴:“你要是把后排放倒,那就有1535升,比我家冰箱都大。”
其实这车就是基于原本的三厢版改的底子,轴距没变,还都是2790mm。只不过旅行版加了个大屁股,说白了,就是空间和配置上做文章。但真要说区别,还得看那些细节。
比如老赵最中意的是它自带外放电功能,“露营的时候直接烧壶水、煮火锅,不用怕没电。”而且3.3到6千瓦功率可选,在群里听人吹牛,说啥带投影仪、户外音响都不成问题。还有12V电源和挂钩,都藏在后备厢里头,看着不起眼,用起来顺手。
再一个,这次比亚迪厚道了一回,把前排座椅加热通风、全景天窗,还有冷暖两用的小冰箱全标配上去了。这些东西,以前三厢版可是没有的。高配甚至有云辇C智能阻尼系统,我试过一次,那减速带过得软绵绵,不像以前那种硬邦邦直晃脑袋。据销售小刘顺嘴提起,无线充电也从15瓦升级到了50瓦,“你手机丢那儿半小时就满格。”
价格呢?官方指导价10.98-12.98万,比同级别三厢贵1万块,但配置明显更实惠。我记得当初刚上市的GT版本,一上来13万多,现在想想还是这个亲民点。
有人问为啥不出纯电EV?其实也好理解,你琢磨一下,要是真跑西北、西南这些地方,有几个靠谱充电桩?油混合动力才踏实嘛。据修理厂张师傅讲,这套DM-i系统油耗低到百公里不到1L(WLTC工况),满油满电据说能干2000公里。当然啦,大多数人实际开下来,也就1000来公里轻轻松松。他还吐槽纯EV跑长途焦虑感太强,“诗和远方不是让你一直找桩子的。”
至于怎么选配置,我跟几位车友聊过,他们普遍觉得最低配尊贵型性价比一般——主要是小电池(10度多),续航80km,而且连快充都没有,动力缩水到120kW,加速8秒7。平时上下班勉强够,可真要假期出去浪,就有点捉襟见肘。所以稍微咬咬牙,上尊享型,中间只差1万元,就换成18度大一点的刀片电池、150km续航、电机160kW,加速直接拉到7秒7。“一天少喝两杯奶茶,一个月省出来,”微信群里总有人这么算账。
但凡预算再宽裕些,高配旗舰型最值得考虑,多花一万元,多色氛围灯、中控屏幕升级成15寸6的大号电视,还有主副驾各种调节功能、防眩目镜子什么都有。有个老司机打趣:“买中配以后肯定心痒痒,总觉得自己亏了一把。”不过养护方面,据隔壁保养店阿姨讲,新款悬架结构更复杂一点,如果坏了换件价格会略高,不过她补一句“但新车头几年基本不用操心”。
现在国内市场十来万能买正经旅行车吗?宝骏Valli停产之后,好像真剩这一台。有时候我琢磨,为啥其他品牌不造这种车型呢?销售圈内传言,其实销量撑不起开发成本,小众产品,只能靠“大厂”玩票性质撑场面罢了。而且SUV越来越便宜又流行,同样空间谁还纠结wagon啊?
关于“旅行车”和“猎装”,很多朋友傻傻分不清楚。我也是去年陪表哥逛展厅才搞明白:猎装叫shooting brake,本质是双门跑车底盘衍生出来,为欧洲贵族打猎设计;真正第一辆还是1910年劳斯莱斯银魅改造来的。后来60年代法拉利250 GT SWB Breadvan那类才叫经典猎装。而我们日常看到四门轿车型基础加长尾巴这种,就是标准wagon——19世纪美国拓荒者赶马拉货用wagon演变来的,所以注重实用性、省钱、省事儿。当年欧美市场盛极一时,现在国内反倒稀罕物件。
生活中偶尔遇见喜欢折腾的人,比如楼上的刘姐,她每年暑假必自驾川西,说只有这样的大容量后备箱才能塞下帐篷、小孩滑板还有狗粮。不过她也吐槽新款轮胎规格偏向舒适性,高速转弯侧倾感明显,“不过家用无所谓啦,又不是天天飙山路。”
最后扯一句八卦,有传闻二手市场对这类混动旅行车型态度挺暧昧。一方面稀缺保值率不错,但另一方面维修渠道有限,如果哪天需要换特殊零部件可能等货周期久。不过对于真正喜欢远方、有行动力的人也许这些都算不上难题吧。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信源穿插于文内,如遇具体数据以实际为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