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每天开车上路,都离不开车上那三面小镜子,也就是左、右后视镜和车内中央后视镜。
很多人会觉得,这不就是个镜子嘛,调到自己看着顺眼,能看到后面有车不就行了?
其实,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呢。
毫不夸张地说,后视镜要是没调对,就等于在车身周围留下了好几个看不见的“陷阱”,平时变道、倒车的时候,那些让人心惊肉跳的剐蹭事故,很多都跟这个小小的镜子有直接关系。
有数据显示,驾驶过程中大约有百分之三十的交通事故,都和后视镜的视觉盲区有关。
而只要我们花上几分钟,用正确的方法把它们调整到位,就能减少将近百分之八十的视觉死角,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今天,咱们就用最实在的大白话,把这件关乎行车安全的大事给说明白了,不管您是刚拿驾照的新手,还是开了多年车的老司机,都值得花时间看一看。
首先得破除一个很多人深信不疑的错误观念,那就是调整后视镜的时候,总喜欢让自己的车身占满镜子的一大半,觉得这样心里才踏实,能随时看到自己的车在哪。
这个想法可以说是大错特错。
您可以这么想,后视镜是您向后看的“窗户”,您是想透过这扇窗户看清外面的路况,还是想大部分时间都盯着自家的窗框看呢?
答案很明显。
当您的车身在镜子里占的面积过大,比如占了一半,那您能用来观察旁边车道情况的有效视野就被白白浪费了。
后方车辆可能已经开到您侧后方,快要跟您并排了,但因为您的镜子里全是自己的车门,导致根本就没发现它。
这种所谓的“安全感”,实际上是给自己制造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正确的标准其实很简单,记住一个数字就行:四分之一。
在调整左右后视镜的时候,让自己的车身出现在镜面边缘,占据的面积不要超过整个镜子的四分之一,把剩下四分之三的宝贵空间,全部留给观察后方的道路和车辆。
还有一个常见的误区,就是一些比较追求整齐的车主,喜欢把左右两边的后视镜调得完全对称,高度一样,角度也一样,觉得这样看着舒服。
这种做法看似合理,但完全没考虑到驾驶员的实际位置。
咱们国家的车,驾驶座都在左边,您看左后视镜和右后视镜的视线角度和距离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果您把两边调成一样,那么右侧的视野就会变得非常不理想。
尤其是在我们国内,道路右侧的情况通常比左侧要复杂得多,比如紧贴着的路边台阶(马路牙子)、小区门口的石墩子、突然从人行道拐出来的电动车,还有路边玩耍的小朋友。
这些低矮的目标,如果右后视镜调得太高,是很难被发现的。
所以,右侧后视镜的上下角度,理应比左侧调得更低一些,让镜面里能看到更多的地面情况。
这一点在倒车和侧方停车的时候尤其重要,它能帮您清晰地看到右后轮和路肩的距离,有效避免轮毂被刮花,那种“咔”一声的心疼,相信很多司机都体会过。
那么,到底该怎么调才是最科学、最安全的呢?
其实很简单,分三步走就行。
第一步,先调左侧后视镜。
在调整上下角度时,您需要找到远处的天地分界线,也就是地平线,让这条线正好处于镜子的正中央位置,天和地各占一半。
这样做,既能看到远处路面的情况,又能兼顾更远处的背景,方便判断后车的速度和距离。
然后是左右角度,把车身的左后侧,调整到占据镜面最右侧大约四分之一的区域。
这样一来,当左后方有车靠近时,它的整个车身都能很完整地出现在您的视野里,给您充足的时间做出判断。
第二步,调右侧后视镜。
这是关键的区别所在。
上下角度上,不要再追求天地各半了,而是要把地平线调整到镜面靠上的三分之一处,也就是说,让地面占据镜面下方三分之二的面积。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观察右侧路边的低矮障碍物和行人、非机动车,把右后轮附近的盲区降到最低。
左右角度的调整方法和左边一样,让车身右后侧占据镜面最左侧的四分之一就行。
第三步,调整车内的中央后视镜。
这个镜子最重要的作用,不是让您看后排坐了谁,或者整理一下发型,而是要透过后车窗,把车辆正后方的情况看得一清二楚。
调整的时候,您要保持正常的驾驶坐姿,然后转动镜子,直到整个后窗玻璃完整、清晰地出现在镜面里,上下左右都不要有车顶或者头枕的遮挡,实现视野的最大化。
另外,这个镜子还有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就是防眩目。
晚上开车,最怕的就是被后车的远光灯晃得眼前一片白。
大部分手动防眩目的镜子下方都有个小拨片,用手轻轻一掰,镜面角度就会微微上扬,光线会变暗,立刻就不刺眼了。
如果是高级一点的自动防眩目后视镜,它能自动感应到强光并调节亮度,更加方便。
调好了镜子,更要学会在实际驾驶中灵活运用。
比如变道,一定要遵守“一灯、二镜、三转头”的原则。
先提前打转向灯,告诉后车您的意图;然后观察后视镜,确认后方车辆的距离足够安全;最关键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步,就是快速地转一下头,用余光扫一眼侧后方的盲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B柱位置。
因为即便是调得再好的后视镜,也存在一个微小的“瞬时盲区”,有些离得特别近的车可能正好就藏在那里,转头是最后一道保险。
整个变道过程要果断,不要长时间骑着线走。
倒车的时候,三块镜子要分工合作。
左后视镜主要用来观察车身和左侧库线的距离,判断车身是否摆正。
右后视镜是防剐蹭的关键,要重点观察右后轮和库角或者马路牙子的距离,新手甚至可以临时把右镜角度调得更低一些,看得更清楚。
中央内后视镜则负责监控正后方,防止撞到墙、柱子或者后方的其他车辆。
遇到雨雪天气,后视镜的清晰度至关重要。
如果下雨起雾了,就找到车上那个画着长方形和三条波浪线的按钮,这就是后视镜加热功能,通常和后窗除雾集成在一起,打开后几分钟水汽就能蒸发干净。
如果冬天镜面结冰了,千万不要用银行卡之类的硬物去刮,会损伤镜面涂层,也不要用热水去浇,温差太大会导致镜面炸裂。
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启动车辆,打开加热功能,让冰自己融化。
如果想让视野更安全,还可以给后视镜做点小升级。
花几十块钱买一对凸面的小圆镜,贴在左右后视镜的外下角,能极大地拓宽视野,把后轮附近和侧后方的盲区都照出来,对新手停车和窄路会车帮助非常大。
最后,在城市里停车,尤其是在路边比较窄的地方,一定要养成下车前按一下后视镜折叠按钮的好习惯,一个小小的动作,就能避免镜子被过往的车辆或行人刮到,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维修费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