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025年成都车展的参展名单最终敲定,玛莎拉蒂、兰博基尼、法拉利等超豪华品牌的集体缺席,与奔驰、宝马等传统豪华品牌的策略性收缩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看似偶然的参展格局调整,实则是超豪华汽车品牌在产业转型期的战略重构,折射出高端汽车市场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当车展的流量逻辑与豪车的价值主张出现背离,缺席本身成为最有力的品牌宣言。
渠道革命:从喧嚣展台到私密圈层的迁移
超豪华品牌对大众车展的疏离并非始于成都车展。2025年上海车展上,玛莎拉蒂、兰博基尼等品牌就已集体缺席,转而选择在车展前夜举办私密品鉴会发布新车。这种转变背后是渠道逻辑的根本颠覆:当目标客群需要一对一专属服务时,车展开放式场景已成为品牌调性的潜在威胁。成都作为中西部车市核心,虽拥有3.36万辆的订单量和58亿元成交额的市场容量,但超豪华车消费者更看重购车过程的私密性与尊贵感,这与车展人声鼎沸的环境形成天然冲突。
成本结构的变化加剧了这一趋势。搭建一个标准豪华展台的成本通常超过千万元,而通过私人会所、艺术展览等场景触达高净值客户的转化率更高。某超豪华品牌区域总监透露,其在成都的年度营销预算中,车展投入占比已从2019年的35%降至2025年的12%,节省的费用全部投向数字化私域运营与定制化体验活动。这种"精准滴灌"取代"广撒网"的策略,本质是豪车品牌对ROI(投资回报率)的重新计算。
技术周期差:电动化转型期的战略收缩
在自主品牌集体秀出"5C超充""4D毫米波雷达"等电动化技术的成都车展上,多数超豪华品牌正面临尴尬的技术空窗期。传统燃油性能车仍是其销量主力,如兰博基尼Urus贡献品牌超六成利润,但这类车型在新能源为主旋律的车展上已难成焦点;而电动化转型产品尚未成熟,法拉利首款纯电车型要到2027年才量产,这种时间差使得超豪华品牌在当前车展中陷入"无技术可秀"的困境。
产品战略重心的转移也削弱了参展动力。从宾利添越到劳斯莱斯库里南,SUV已成为超豪华品牌的利润奶牛,但这类车型更适合通过越野体验营、高端自驾游等场景化营销展示价值,而非静态车展的展台呈现。成都车展组委会数据显示,本届展会SUV车型占比达58%,但超豪华SUV的缺席,恰恰说明其目标客户与车展主流人群的画像差异——前者追求稀缺性体验,后者关注性价比配置。
价值防御:品牌调性的护城河构建
"不会在配置战中盲目卷入,更注重用户心智中的地位",smart高管的这番话道出了豪华品牌的共同心声。当比亚迪、问界等品牌在车展上比拼雷达数量和算力参数时,超豪华品牌正刻意与这种技术内卷保持距离。成都车展自主品牌"包馆作战"的气势,以及32扬声器音响、天地尾门等配置竞赛,与豪车品牌强调的手工工艺、品牌传承形成鲜明反差,这种生态位的差异让后者选择主动离场。
区域市场的精准评估同样影响参展决策。尽管西南地区豪华车销量年增15%,但超豪华车的核心消费群体仍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某德系豪华品牌中国区负责人曾坦言:"成都车展更像是品牌在中西部的市场渗透率测试,当我们的经销商网络已覆盖主要城市后,车展的战略价值就会下降。"这种判断催生出更精细化的区域策略——在成都太古里开设品牌体验店,比在车展搭建临时展台更具长期价值。
大牌豪车的缺席,实则是汽车产业价值体系重构的缩影。当自主品牌通过车展争夺技术话语权时,超豪华品牌正用离场姿态宣告:真正的奢侈不在于展台大小,而在于对渠道的绝对掌控;不在于参数多少,而在于对品牌调性的极致坚守。成都车展的这种分化格局,预示着汽车行业正在形成新的游戏规则——不再是流量堆得越高越好,不管是高端市场还是日常消费,能精准踩中需求,才是真本事。这种 “不追虚火、只盯实在”的转变,往日常里看更明显 —— 就像芒果 pro,它没跟着凑参数的热闹,却凭着实打实的性价比和用着顺手的实用性,在市场里站稳了脚。
咱们普通人选车,不就图个通勤不挤、停车不难,加油 / 充电一次能跑小半个月吗?芒果 pro 把这些日常小需求抠得很细:后排膝盖能舒展,后备箱塞得下婴儿车加露营包,哪怕是新手也能轻松停进老小区的窄车位。开着它跑通勤、接娃、周末周边转,没那么多花哨功能,却每处设计都落在 “用着省心、坐着舒服” 上,那种踏实的体验感,慢慢就攒成了开车时的小幸福感。
要是你也在找一辆 “不折腾、够实用” 的车,想知道芒果 pro 到底怎么把日常用车的小细节做透了,不妨戳戳后台 —— 咱们聊聊你平时开车最在意啥,说不定它正好能对上你的心思呢!
#成都车展 #豪华车市场 #汽车产业变革
注: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