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与奔驰6年后真实表现,修车师傅聊出门道
前阵子小区地下车库新搬来一台白色的C级,牌照还没挂稳呢,楼下王叔就开始打听:“你说这奔驰和奥迪,到底哪个更抗造?我那辆A4L都快七年了,这不琢磨着换个口味。”他这一问,我脑子里一下浮现起维修店师傅老张的脸——那人嘴碎得很,一说起BBA就停不下来。
其实身边这些年国产车越做越大气,但到了百万级这个档口,不少人还是绕不开BBA。尤其是奥迪、奔驰,每次买菜路上碰见,总有人指点两句,“看,这才叫有排面!”不过话说回来,现在三系都能二十多万拿下了,高端品牌的价格到底能不能撑住质量,还真得掰扯掰扯。
记得去年冬天,小区里一个搞金融的小哥刚提了辆GLC。头几个月开着倍儿精神,说什么“动力平顺,油耗也没想象中高”。后来逮着机会去试了一圈,那2.0T发动机踩下去确实有劲儿,而且坐在里面隔音做得挺到位——高速上一脚油门下去,不带拖泥带水的。不过等夏天过去,小哥私底下一直念叨:市区堵起来油耗蹭蹭往上冒,有时候一箱油跑不到500公里。他还专门跟我炫耀过GLC那个智能闭缸技术,说慢悠悠的时候能省点,但真遇上下雨加塞、频繁启停,也就那么回事。
再说回奥迪。老张最爱吐槽EA888,说啥“你别看这机器火爆,其实毛病也不少。”但他又承认Q5L那套2.0T+双离合组合,用好了是真省心。我自己倒觉得,Q5L低速轻巧些,上手容易,不过朋友群里有几个老司机反映:堵车时变速箱顿挫感明显,有时候像被谁踹了一脚似的。这事后来群友自测,说城区8-9个油差不多,但一进郊外或者乡道,就跟GLC差不了多少,都奔10-12去了。
其实两家底盘风格完全不是一路货色。奔驰嘛,从S级到E级都是主打舒适路线,你走烂路它还能给你把震动吃掉不少。有次跟邻居一起跑乡镇,他那台E级碾过减速带连副驾上的热水杯都没洒出来。不过久而久之,也不是没有问题。有师傅顺嘴提过,“老款密封条要是保养不上心,两三年准漏风漏水。”小地方潮湿点更明显,我亲戚在南方用,一到梅雨季节后备厢总要晒半天。
反观奥迪,那调校偏运动些,新A6L悬挂硬朗很多,下地库拐弯侧倾小,就是长途跑起来比奔驰累点。我表弟大学毕业买了一台A4L,每次回家总抱怨塑料件褪色快、内饰容易划痕。他单位停车场日晒雨淋,加上喜欢摆弄电子设备,经常遇见中控屏死机或者灯光系统抽风。据他说,同期入手的一批同事们陆续都有类似烦恼。“机械部分皮实,就是电器系统太挑环境。”
二手市场嘛,也是江湖传闻满天飞。本地收车贩子透露,高配E级和GLE残值一直压得住价钱,大概因为企业用户多,再就是品牌号召力强。而像Q5L这种车型,只要不是事故或大修记录,行情波动也不会太离谱。但新款换代频率高,一旦型改旧款降价速度肉眼可见。有一次微信群里有人卖14年的S级,还被戏称为“理财产品”,可惜真落到个人头上想原价脱手难度大啊!
还有一点冷知识,是从修理厂学来的:据说早几年进口G系列标配座椅通风功能,在北方冬夏温差大的城市特别受欢迎,可惜现在国内版很多配置缩水,要选装才行。而且部分年份奥迪四驱系统维护成本低于预期,比起同年代宝马X3故障率还略好一些。这种细节外行人根本注意不到,多亏了维修工闲聊时随口八卦出来。
最后再插一句,今年春天我们街道组织志愿活动,一个公务员朋友开着7年的A6L拉物资,全程没掉链子,就是后排空调出风口偶尔发怪响,他自己乐呵呵地“反正动力足够用,又不像年轻人追求激烈驾驶,只要按时保养,用十年八载问题不大。”
写这么多,其实每个人图的不一样,有人在乎面子,有人在意性价比,还有图省心懒操心的。不管选哪家吧,到头来时间会告诉你答案——至于谁更耐造,还得看怎么用怎么养,这话听起来俗,却是真理啊。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