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半年国产车企利润榜第一竟是比亚迪

155.11亿。

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我正刷着手机,手里的咖啡差点洒出来——不是因为烫,而是有种被人用数据拍了脑门的感觉。

这可不是哪家公司在PPT里画的饼,这是比亚迪2025年上半年真刀真枪赚回来的净利润。

那一刻我忍不住想起十几年前,那些带着半分嘲笑半分怀疑的声音:“做电池的也敢造车?”

现在再看,这句话就像老同学聚会上,有人指着那个当年总抄作业的小子,发现他开着限量版豪车来接你,还顺便买下了学校旁边那栋楼。

说到我对比亚迪印象改观,是某个周末路过展厅,看见仰望U8 L停在那里。

它占据整个玻璃橱窗,就像一个霸道房东堵在你家门口——5米4长、198颗菱形灯珠拼成古韵鼎纹,中间还镶着24K黄金甲骨文“电”字。

2025上半年国产车企利润榜第一竟是比亚迪-有驾

我站在那儿愣了三秒,不是震惊于金光闪闪,而是意识到这东西根本没打算敲百万级市场的大门,它直接推开走进去了。

要说这一路,比亚迪跑得跟剧本似的。

一开始是在泥潭里蹚水,能活下来已经谢天谢地;后来混动和纯电双线狂飙,还养出了腾势、方程豹、仰望这些风格各异的小号品牌。

有点像班上的学霸,本以为他只会解物理题,结果篮球赛MVP也是他,美术作品还挂到了市美术馆,让其他人又服又酸。

当然,也有人翻白眼,说这种高端车型就是噱头,“谁买啊”。

2025上半年国产车企利润榜第一竟是比亚迪-有驾

但消费习惯早变样了,以前百万级SUV基本由德系三驾马车垄断,现在中国消费者不仅好奇国产高端,还真愿意掏钱试一把。

看看销量榜,上半年新能源前五里,比亚迪独占其二,而且扩张速度没拖累盈利。

这说明他们不仅会造,也懂怎么卖,更妙的是,他们能让冷冰冰的机械变成带故事的文化符号,比如黑金双色涂装灵感来自战国御器工艺,这么玩价格标签才显得有底气,不然就是单纯吓唬人的数字游戏。

去年夏天我去深圳,一个交付中心外面围了一圈年轻人盯着海豹EV聊配置,有个大哥突然冒一句:“以后结婚彩礼改送U8吧。”

2025上半年国产车企利润榜第一竟是比亚迪-有驾

大家都乐,但细想,这背后其实是一种心理坐标挪位——过去提婚嫁想到宝马奔驰,如今国产车也进入这种社交符号体系。

这变化,比账面利润更耐咀嚼,因为它涉及认同感,一旦形成,很难逆转。

从商业角度看,这波利润爆发并非踩中狗屎运,而是三个关键:全产业链自控(电池、电机自己干),多品牌矩阵覆盖不同层级(王朝系列冲量、仰望撑天花板),以及海外渗透(东南亚、中东订单稳定增长)。

别小瞧原材料成本控制,在锂价忽高忽低时还能稳住毛利率,那是真刀实枪消耗心力。

而国际化意味着同时应付不同法规标准和消费习惯,对不少只熟悉国内玩法的人来说简直是跨维度挑战。

不过,中国汽车圈没有永远安全的位置。

从自主SUV潮到互联网造车热,每一次高潮都有掉队者。

所以即使站在利润榜首,比亚迪也绕不开新问题:如何避免成为下一个被新人替代的老将?

尤其智能驾驶、大模型赋能车辆体验这些领域,如果动作慢一点,很可能就被今天名不见经传的新玩家反超。

这也是为什么U8 L除了外观够壕,在安全系统与驾控体验上下足功夫,因为未来竞争不只是拼马力,还要拼算法和生态整合能力——硬件再猛,没有聪明的大脑,就是空架子。

讲到底,这155.11亿并不是简单的钱多事少爽歪歪,而是一场身份转换:中国制造从追赶者变成定义者,从模仿走向引领。

这条路上有质疑、有失败、有凌晨调试代码的人,但现实很魔幻,当你一直往前跑,总有人拿你的成绩单当参照。

而那些曾经嗤之以鼻的人,大概率早偷偷加了关注,每次新品发布都会假装随意地评论一句:“嗯,可以。”

我倒挺期待未来某天下午,你坐街角咖啡馆喝拿铁,隔壁停满各种版本的仰望U8,人们聊起价格轻描淡写,就跟问手机型号一样自然。

如果真到了那一步,大概连曾吐槽过的人都会笑呵呵承认——这一局,比亚迪赢得漂亮,而且彻底。

那么,要不要提前练练,到时候怎么用黄金甲骨文标志迎接朋友投来的目光?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